國軍招募後備戰士,假日打零工還可抵教召(資料照)
國軍基層缺員嚴重,陸軍步兵、裝甲、砲兵等基層部隊,開始自力招募「後備戰士」,招募績效還列入評比,國軍部隊正式進入「打零工」時代。國軍招募員近期上網留言,「有步兵官科或裝甲官科退伍的兄弟姐妹或朋友,假日想賺外快的嗎?」,簽約的後備戰士,每月的星期六、日回部隊兩天執勤,可賺數千元。網友披露,許多今年沒續簽意願要退伍者,都被逼表態有意願加入後備戰士,報名給營連長作業績,否則上頭會給壓力!
國軍招募後備戰士,假日打零工還可抵教召(資料照)
國軍基層缺員嚴重,陸軍步兵、裝甲、砲兵等基層部隊,開始自力招募「後備戰士」,招募績效還列入評比,國軍部隊正式進入「打零工」時代。國軍招募員近期上網留言,「有步兵官科或裝甲官科退伍的兄弟姐妹或朋友,假日想賺外快的嗎?」,簽約的後備戰士,每月的星期六、日回部隊兩天執勤,可賺數千元。網友披露,許多今年沒續簽意願要退伍者,都被逼表態有意願加入後備戰士,報名給營連長作業績,否則上頭會給壓力!
(原標題:【光明論壇】將教育家精神貫穿思政課建設始終)
【光明論壇】
打敗坂口健太郎出線!日劇版《無法抗拒的他》男主角橫濱流星 6部漫改作品盤點,根本漫畫中走出來美男子!
作者:燕連福、樊志遠(分別系陝西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西安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西安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生)
今年教師節,習近平總書記致信全國優秀教師代表,充分肯定了廣大教師爲國家發展、民族復興作出的重要貢獻,深刻闡釋了教育家精神的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賦予新時代人民教師以崇高使命。這爲新時代教師羣體踐行立德樹人使命提供了重要的行動指引。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廣大教師要把教育家精神貫穿思政課教學始終,進一步加強思政課建設,爭做思政“大先生”,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培養更多可堪大用的棟樑之才。
弘揚教育家精神,建設優質思政課。教育家精神是廣大教師在長期育人實踐中積累的寶貴精神財富,把教育家精神融入思政課建設,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針對性、感染力。教育家精神具有豐富的內涵,從中華民族豐沃的教育發展土壤中,從中國共產黨百餘年紅色教育的園地裡,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強國建設的實踐中,挖掘育人資源、提煉育人元素,大力講好人民教育家和優秀教師的先進事蹟與感人故事,引領學生深刻體悟黨的創新理論的深厚內涵和實踐偉力。善用社會大課堂,打造“行走的思政課”“田間地頭的思政課”,邀請優秀教師代表宣講交流,組織學生開展支教活動,激發學生與教師的情感共鳴,增強學生對社會的瞭解認知。弘揚教育家精神,實質上是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過程。注重環境育人,把體現教育家精神的元素深度融入校園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大力營造尊師重教的文化氛圍。
弘揚教育家精神,打造思政“大先生”。辦好思政課,關鍵在教師。弘揚教育家精神,與踐行“政治強、情懷深、思維新、視野廣、自律嚴、人格正”的思政課教師要求高度契合。思政課教師應力爭成爲“經師”和“人師”相統一的“大先生”,在學生心靈中埋下真善美的種子。講政治是對思政課教師的首位要求。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只有首先在思政課教師心中紮下根,才能在學生心中開花結果,這就要求思政課教師必須堅定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理想信念。“師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諸德者也。”思政課教師的職業特性決定了其更須陶冶言爲士則、行爲世範的道德情操。在教育教學上,思政課教師既要善於從黨的百年奮鬥歷史中汲取豐厚滋養,也要善於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尋找源頭活水,涵養啓智潤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面對社會的加速變遷和各種新知識的快速涌現,思政課教師必須秉持勤學篤行、求是創新的躬耕態度,在教育教學實踐中不斷摸索和積累,着力提升個人學識修養,提高教學專業本領,如此方能更好滿足學生的教育需求。教育是一門“仁而愛人”的事業,思政課教師須勤修樂教愛生、甘於奉獻的仁愛之心。此外,還應堅持胸懷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激勵學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
青年人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鬥,中國青年纔會有力量,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才能充滿希望。回首歷史,正是在理想信念的指引下,一代代青年踔厲奮發、自信自強,成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上的先鋒力量。我們黨立志於中華民族千秋偉業,必須大力培養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時代新人。因此,弘揚教育家精神,還是要以培養時代新人爲落腳點和目標。引導學生牢固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深入學習領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方法論,自覺運用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觀察時代、把握時代。引領廣大青年增強志氣、骨氣、底氣,主動擔當,在擔當中歷練、在盡責中成長,激發他們奮鬥的青春熱情,爭當勇敢的追夢人,爭做偉大事業的生力軍,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新徵程上作出應有的貢獻。
《光明日報》(2023年11月23日03版)
人民網北京11月16日電 (陳羽)據國防部網站消息,11月16日,國防部新聞局副局長、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張曉剛大校就近期涉軍問題發佈消息。
張曉剛介紹,11月25日至26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特種作戰學院將在廣州舉辦首屆國際特種作戰論壇,來自俄羅斯、白俄羅斯、柬埔寨、巴基斯坦等國特種作戰部隊、院校代表應邀參加。論壇將以“打造未來特戰精英”爲主題,圍繞面向未來的特種作戰人才培養體系、指揮人才培養、技能人才培養等進行專題研討交流,分享人才培養實踐經驗及最新成果,促進中外特種作戰領域交流。
雲嶺之巔,扎巴(右一)和戰友開展武裝巡邏。李義/攝
近日,滇西高原,一場反劫持演練正在緊張進行。“砰……”隨着爆震彈炸裂的聲響,二級上士扎巴迅速破窗突入房間,一舉擊斃“恐怖分子”。
“紅方獲勝!”聽着對講機中傳來的裁判員口令,武警雲南總隊某中隊戰士扎巴從硝煙瀰漫的房屋內大步邁出。作爲特戰隊員,他已記不清這是第幾次擔任突擊手,但每次演練他都衝在最前面、戰鬥在最前沿,身上留下了大大小小的傷疤。
“練爲戰,研爲戰,作爲軍人就要時刻想着爲提升部隊戰鬥力乾點啥!”入伍10多年來,扎巴先後被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表彰爲全軍優秀軍士,被武警部隊評爲“優秀警士”“標兵教練員”“極限勇士”。
全軍特種作戰集訓、特戰巔峰比武、狙擊手競賽……一次次比武競賽錘鍊,一輪輪尖子高手對決,扎巴“過五關斬六將”,在取得了一項項榮譽的同時,更是把自己鍛造成了高原上的一把“反恐尖刀”。
一
“許三多是我的榜樣。”扎巴非常喜歡軍旅題材電視劇《士兵突擊》。2012年,18歲的扎巴參軍入伍。那時的他體重剛過50公斤,身高不到1米7,站在隊列中間,踮起腳尖都望不到排頭。看着瘦弱的扎巴,班長龍治不免有些擔心:“這孩子,不會給班裡拖後腿吧。”
果不其然,新兵連的第一次考覈,扎巴名字後面一連串的標紅直接拉低了班裡的成績。扎巴陷入深深的自責:“我也天天跟着訓練啊……”
那段時間,電視劇《士兵突擊》已在熒屏上熱播,主角許三多的勵志故事讓扎巴熱血沸騰。“不拋棄不放棄,許三多都行,我也一定可以!”暗暗定下決心後,扎巴開始了自己的“士兵突擊”:樓房攀登,別人練一遍,他就練十幾遍;上肢力量不足,就練啞鈴、臂力棒;耐力不好,就腿綁沙袋練習五公里。
新訓結束時,扎巴的綜合素質已經排在了連隊前幾名。第二年,他又爭取到了參加單位軍事尖子比武集訓的機會。爲了補齊短板,他逐課目、逐內容攻關,一步一個腳印練強自身武藝。經過長時間的努力,這個一直不被看好的隊員成爲比武場上的一匹黑馬,一舉奪得軍事尖子比武第二名。
“軍人的字典裡沒有放棄二字,突破自己唯有不斷努力!”表彰大會上,扎巴略帶顫抖的發言引起臺下官兵的強烈共鳴。
2016年,一次意外,扎巴左臂骨折。有人說,傷病意味着軍旅生涯的結束,但他偏不信這個邪。
住院的那段時間,他一邊積極配合治療,一邊進行恢復性訓練,用了短短半年時間就迎頭趕上他人,並在之後的比武競賽中勇奪名次,捧回三等功獎章。
2018年年底,已經兩次榮立三等功的扎巴獲得參加優秀士兵保送入學考試的資格。得知消息後的他,內心的熱情瞬間被點燃。上軍校,成爲他的新目標。
然而,兩年備戰軍考,700多個日夜的努力,最終仍然化作泡影。“即使成不了軍官,我依然可以當個好兵。”就在中隊長茶文斌擔心扎巴會因爲連受打擊失去信心時,他又開始新一輪的衝鋒。
正是那年,他一路拼搏到武警部隊的比武賽場,斬獲佳績,榮立二等功。
二
伴奏聲起,聚光燈開。扎巴深吸一口氣,右手一邊撥動琴絃,一邊有節奏地拍着吉他,婉轉的旋律通過話筒從音響中傳出。一曲彈唱結束,臺下響起雷鳴般的掌聲。
看着舞臺上傾情表演的扎巴,下士念取超眼神中滿是羨慕,心想:“何時我才能像扎巴班長一樣,文武雙全,既能在比武場上奪冠,又能上臺表演?”
念取超不知道的是,幾年前,扎巴連舞臺都沒上過,樂理更是一點都不懂。那年春節前夕,支隊除夕晚會徵集節目,他們中隊上報的節目因爲質量不高被上級機關“刷”掉。
看到別的中隊官兵在舞臺上的精彩演出,時任中隊指導員陶貴華有些難爲情,“要是我們中隊也有出色的文藝骨幹就好了。”
這句話,被當時是支部委員的扎巴記在了心裡。他利用業餘時間自學了口琴、吉他等樂器,後來多次登上支隊晚會的舞臺,受到官兵的好評。兄弟單位派骨幹找扎巴取經,他有些不好意思,“其實也沒啥訣竅,我們基礎差,就是加練。”
對扎巴而言,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有一年,扎巴參加武警部隊“武教頭”教練員比武。經過長時間艱苦備戰的他,將攻擊、突擊類熱門課目已經練得胸有成竹,卻在比武中被考官隨機抽到多年未考的冷課目。
時任總隊訓練處參謀陶建彪清楚地記得,聽到考官說出“交通工具攀爬”這幾個字時,扎巴現場愣了一下,教員們也不禁爲扎巴捏了一把汗。
距離正式比武只剩40多個小時,怎麼辦? “無路可退,拼了!”經過短暫焦慮之後扎巴果斷決定,“不管結局怎樣,也要全力去拼。”
那兩天大家看見,扎巴要麼扛着破窗梯圍着公交車來回踱步,要麼坐在地上盯着車窗觀望,就連夜幕降臨,扎巴還在訓練場上加練。
比武的時間轉瞬即至。當扎巴扛着一款自己打造的新式衝鋒梯出現在比武賽場,自信又重新回到了這個年輕士兵的臉上。
“‘板式衝鋒梯’將傳統的階梯改造成平板,通過斜掛式運用,能夠幫助突擊隊員快速攀爬至車內,將時間縮短至少3秒鐘!”扎巴在教學中的創新性設計一下引起了考官的注意,清晰而又精彩的教學也讓圍觀的戰友豎起了大拇指。
“冷課目取得高分是我們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與扎巴一起參加比武的大隊長毛鐵軍回憶,“扎巴能獲評‘標兵教練員’實至名歸。”
征塵未洗,扎巴又來到陸軍特種作戰學院參加全軍特種作戰集訓。與全軍數百名特種兵同臺競技,他沒有任何優勢,但扎巴依然把目標定在只有1%通過率的特種作戰員資格證書考取上。經過幾個月的強化訓練,他如願成爲那1%中的一員。
三
扎巴所在的特戰小隊是支隊奪得武警部隊“極限訓練勇士”勳章最多的一支隊伍。“要給別人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特戰中隊剛組建時,作爲優秀炮兵班長的扎巴被抽調擔任特戰小隊副小隊長,面對全新的訓練體系、課目,扎巴感到前所未有的壓力。
“組訓者如果都不能儘快掌握軍事技能,那還怎麼教隊員,怎麼提升中隊的戰鬥力?”爲練好武裝泅渡,扎巴忍着背上脫皮的疼痛,泡在水裡一練就是幾個小時;爲提高出槍速度,形成肌肉記憶,他堅持自我加壓,上萬次練習步手槍互換,手上磨出了厚厚的老繭。
功夫不負有心人,僅僅用了半年時間,他帶領隊員們總結了一整套特戰中隊的組訓方法,扎巴還自主創新了“射擊心理調節5步法”,幫助特戰隊員調節心理狀態、穩定射擊成績,受到官兵的一致歡迎。
去年8月,小隊長郭越凡參加總隊教練員比武被評爲“優秀教練員”。剛剛返回營區,便找到扎巴與他一同分享榮譽的喜悅。
郭越凡是扎巴的徒弟。經過扎巴的悉心指導,郭越凡已經成長爲素質全面的教學骨幹。
“扎巴班長工匠一般的探索精神,一直影響着我、激勵着我。”郭越凡說,“希望有一天,我也能像扎巴班長一樣登上更高的領獎臺。”
去年備戰比武期間,在準備牽引橫越這個課目時,郭越凡遇到了“橫越過程中如何應對敵襲擊”的難題。
查閱資料、請教骨幹、模擬訓練……嘗試了很多方法,郭越凡依舊沒有找到最佳解決方案。
“不解決這個難題,比武肯定沒戲。”眼看着比武的日期越來越近,郭越凡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
這時候,恰好扎巴被抽調過來輔助教學。瞭解到郭越凡的困惑後,他二話沒說,拿起繩索就來到訓練場上。懸垂半空,拉繩、翻身、出槍,簡簡單單的幾個動作他硬是練了一下午。
“實戰中最快打倒敵人、保存自己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扎巴通過實踐總結的“側倒翻身出槍法”,有效解決了“敵突然襲擊”的難題。
從前些年的教學骨幹稀缺,到現在支隊年年被評爲教練員比武“優勝單位”,扎巴先後爲單位培養了數百名教練員,10多人在總隊各類比武競賽中取得優異成績,7人榮立三等功。
前不久,支隊3名官兵參加總隊教練員比武又喜獲佳績。看着徒弟們的能力素質越來越強,一種幸福感在扎巴心中升騰。
“我們要培養更多的‘反恐尖兵’,進一步提高特戰隊員在生疏地域和複雜環境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勉勵獲獎的徒弟時,扎巴又提出了新的目標。
金超 曾玉峰 唐國強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裴楠 來源:中國青年報
美國海軍「約翰‧保羅‧瓊斯號」(USS John Paul Jones,DDG 53)導彈驅逐艦發射SM-6飛彈,進行攔截測試的資料照。(圖/美國飛彈防禦署)
標準6型 (SM-6,RIM-174)飛彈與衆不同,它用的是主動尋標器,除了接收訊號外,還能發出訊號或電磁回顯信息,而這能加強擊中移動目標,還有迅速連射的能力。
據《斥候兵》(Scout Warrior)網報導,五角大廈最近幾乎同時發射了兩枚SM-6,以攔截一枚彈道飛彈,以評估新尋標技術,並確保它摧毀敵方來襲目標的能力。而測試結果顯示,兩枚SM-6飛彈能同時追蹤,並摧毀同一個目標,大大提升了攔截率。
負責研發SM-6的雷神(Raytheon)高級總監坎皮希(Mike Campisi)說:「無論威脅有什麼動作,如今你都能確保命中。要是威脅轉彎,做些奇怪的事,以致第一枚飛彈無法偵測並打擊,那第二枚飛彈也能做到。」
美國飛彈防禦署(U.S. Missile Defense Agency)在聲明中說,海軍驅逐艦齊射了兩枚SM-6 Dual I飛彈,打擊中程彈道導彈目標,驗證了海基終端大氣層內的防禦力。
由於以往美國艦射攔截飛彈要靠艦上指引,以瞄準目標,因此無法迅速連發。然而,SM-6有主動尋標器,能發出快如光速的電磁訊號,接着分析回訊,以判斷來襲目標的形狀、大小,速度或組態。而得知威脅的速度與飛行時間,就能靠電腦演算出它確切的距離。而SM-6藉由軟體升級,已內建相關技術。
由於SM-6有主動尋標器,毋需靠艦上反射裝置傳達由目標上彈回的信號,因此能在海上更有效地打擊機動或移動目標。
一旦美國海軍有必要以多枚飛彈攻擊目標時,就能靠這技術,更快、更密集地連續發射多枚SM-6飛彈。
在「Dual 1」新軟體協助下、SM-6將成爲世上唯一既能在海上從事防空作戰,又能進行彈道飛彈防禦的飛彈。(圖/美國飛彈防禦署)
陝西藝術職業學院新校區(蘭池校區)即將全面開建!
10月27日,陝西藝術職業學院新校區(蘭池校區)成功辦理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標誌着這所大學即將全面進入工程建設的新階段。
陝西藝術職業學院新校區(蘭池校區):坐落於西鹹新區秦漢新城蘭池大道以北、秦宮八路以西、秦宮六路以東,地處秦創原·渭河科創帶核心區域,佔地432畝,主要建設大劇院、圖文信息大樓、綜合教學樓、練功樓、展演樓、習樂樓等內容。
新校區建成後,將進一步拓展陝西藝術職業學院辦學空間、提升硬件綜合實力,完善秦漢新城公共服務設施配套。
陝西藝術職業學院是陝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備案的公辦全日制高等藝術院校,也是西北地區第一所公辦藝術類高職院校,學校師資力量雄厚,被譽爲“西北藝術人才的搖籃”。
目前,陝西藝術職業學院新校區正在加快推進項目建設準備工作,即將正式開建。
快讯/赖清德罕见自曝内部民调 「一对一高嘉瑜赢,有其他人输」
秦漢大學城已集合三所高校!
2023年5月10日,西鹹新區官網發佈了《西鹹新區不動產首次登記公告(西鹹〔2023〕36號)》,其中3宗教育用地爲陝西藝術職業學院用地。
隨着,陝西藝術職業學院新校區正式落戶秦漢新城,也將成爲繼西藏民族大學、空軍軍醫大學之後,秦漢新城落戶的第3所高校!標誌着大西安秦漢大學城基本成型。
陝西藝術職業學院是由陝西省藝術學校、陝西省電影電視學校和陝西省電影電視公司2010年合併組建而成,於2013年6月正式成立,屬教育部備案的公辦全日制藝術類高職院校,是西北地區第一所省屬公辦藝術類高職院校,也是全國唯一一所秦腔人才學歷教育的高校。
目前,陝西藝術職業學院設戲曲學院、影視傳媒學院、舞蹈學院、音樂學院等8個教學單位,開設戲曲表演、音樂表演、舞蹈表演、學前教育、工藝美術品設計等21個高職專業、學前教育1個五年一貫制專業和戲曲表演、舞蹈表演2箇中職專業。戲曲表演和工藝美術品設計2個省級“雙高計劃”建設專業羣。“戲曲表演”專業是省級一流專業,戲劇類專業具有突出優勢。
學校現有全日制在校生4738人、專任教師276 人。現有文藝南路校區、友誼東路校區、文藝北路校區3個自有校區,佔地面積合計爲67.76 畝。
马斯克:一旦结束早期测试,xAI的GROK系统将提供给X平台的所有“Premium+”订阅用户
秦創原·渭河科創帶
© 版權聲明Copyright statement
關注長安範兒,專注西安解讀陝西,讀懂中國!
課間十分鐘不讓學生下樓,這是什麼操作?
買來的娘子會種田 紫酥琉蓮
本公衆號爲一線語文教師個人原創公衆號,所有文章均爲個人獨立撰寫,歡迎點擊上方的“水寒說語文”關注。
2023年第八十一期(總第751期)
【按】看到這個新聞,想要寫一點兒評論,寫完之後,在其他平臺上看到各種留言,忽然意識到這還真不是一所學校兩所學校正在發生的事情,這樣的操作,實在是讓我覺得擊穿了教育的底線。
前些天寫了下面這樣兩篇文章,點擊鏈接即可查看:
以上文章所言本是常識,但最近意識到,越來越多的常識被遮蔽了,甚至是被拋棄了。作爲一線教師,我願爲重申一些基本的教育常識鼓與呼。
話說本世紀初,我剛剛開始工作時,教小學五年級,還曾經帶着學生徒步去清華和北大兩所大學參觀,沒有學校組織,完全是自發的狀態。學校距離兩所大學有十公里以上,相當於一個長途拉練。
如果換到現在,我還能這麼幹嗎?恐怕不能了,不只是體力精力不允許,更主要是膽子也變得越來越小了,因爲一旦學生出了什麼狀況,就會有說不清道不明的各種麻煩。
最近這些年,很多學校因爲安全等原因,甚至連春遊秋遊等外出活動都不組織了。但真的沒想到,居然還有學校更進一步,連課間學生下樓,都要限制了。目的當然很簡單,那就是安全第一,不出事就好。
這是典型的因噎廢食,難道因爲吃飯可能噎着於是就乾脆禁止吃飯嗎?爲了學生的安全,於是就把學生禁錮在教室,不準隨便亂動?學校一方面口號喊得山響,要培養新時代的接班人,一方面又把學生完全困在教室,讓這些“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見不到太陽。這種做法是典型的左右互搏。安全固然可能安全了,但學生的生理乃至心理健康,怎麼辦?
最近《三聯生活週刊》的一篇文章《開學一個多月後,兒童精神科爆滿》在網上廣泛流傳,在開學之後,大量學生因爲學業壓力等原因,導致精神疾病,心理問題頻發,而且呈現日趨嚴重的情形。設想,如果在學校的一整天,學生都被關在教室裡,他們的心理會怎麼樣?這是不需要多少高深的教育理論,甚至是用腳趾頭都能想清楚的問題,我們的某些教育者怎麼就想不清楚呢?
進一步思考,某些學校爲什麼會“出此下策”?大約有兩點原因不容忽視。
一個是目前大多數學校的空間都有限,尤其是優質校資源更爲有限,有大量學生想辦法涌入,於是空間就越來越緊張,不只是教室緊張,各種運動場地也極其緊張。做一個不太恰當的類比,在一個養雞場,如果禽類過於密集,尚且會出現生病,焦躁不安等狀況,何況是在學校中的活蹦亂跳的孩子呢?
另外一個是學校成爲“無限責任公司”,一旦在校園中發生學生受傷等情況,學校就要承擔完全責任,而不管學生受傷的原因是如何造成的。學校把本應是保險公司承擔的責任,也承擔下來,自然不堪重負。這就導致學校在開展各種活動時畏手畏腳,教育者出於自保的目的,對一些學生活動就儘可能少幹甚至不幹了。
以上兩點,都屬於系統性的問題,不是一所學校能完全解決的。但在整體做出調整改進之前,我想學校也有責任,從對教育的基本認知出發,要儘可能地保障學生成長各方面的必須,而不是因噎廢食。這是判斷一所學校好壞的一個基本標準,遠比學生成績的高低重要得多得多。
圖片來自網絡,如涉版權,請聯繫刪除。歡迎分享,若公衆號轉載,請聯繫授權。
給我自己的作品帶個貨:
前些日參加一個審查會,主席老樑因剛領敬老卡,跟大夥分享其心境。他說六十五歲其實身體還很好,仍可以貢獻社會,千萬不要浪費了人力資源。他舉一位退休人士天天遛狗爲例,人還沒出問題,狗都快得憂鬱症了!
也很湊巧,當天晚上老俞從國外遊學回來,已領敬老卡的他跟我說其到日本學了一個月日文,完全沒有基礎,從五十音開始學起。我問他現在可以開口用日文對話了嗎?他說哪有這麼厲害?但他感觸很深,這個由原來的舊小學改造而成的公立語言學校,課程含早晚食宿,學費不僅便宜,而且安排許多在地文化體驗,讓他真的覺得物超所值。而來教授課程的老師,多是退休的銀髮人士,邊工作邊交誼,更是一種回饋,也讓老師們樂在其中。
無獨有偶,前幾天跟已過耳順之年的同學老吳聚餐,他剛考過日文檢定N1(日文檢定最高級)。佩服之餘,問其是如何做到的?他說除了自學,每週都還用手機APP與日本銀髮族練習會話。
這款APP可以自由選擇會話的對象,大多是退休的銀髮長者。經過幾年的交流,老吳還跟一位八十二歲的日本人成爲好友,那位老先生到臺灣旅遊時,老吳還親切的幫他安排特色行程。這位老先生還設定幾個夢想正逐步實現中,例如環遊世界四十個國家,學英文,以及「ゴルフのクラブ數は年齢未満」,亦即要打出十次高爾夫球杆數小於年紀的紀錄。
基本上,隨着人口結構的變化,愈來愈多國家進入高齡化社會。如何讓年長者繼續享有活躍、健康和有意義的生活,成爲社會發展的關鍵課題。如老樑所說,如何讓長者在退休後仍能貢獻其智慧與經驗,這不僅能提升其自尊和自信,還能爲社會注入活力和創新。
尤其許多長者在退休後仍希望繼續工作,不是因爲金錢,而是出於對工作的熱愛和追求意義。企業和機構可以提供彈性工作時間和工作方式,讓長者能夠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和需求選擇合適的工作。
除了職場,社區和志願服務也是可以規畫的場域。長者可以參與社區的各種活動,從傳授手藝、分享生活經驗,到參與社區的綠化和環保工作。不僅能讓長者感受到自己的價值,也能夠增進社區的凝聚力。上述日本語言學校及APP都是體現這樣的精神!其不僅活化了荒廢的小學,也活用了銀髮資源,更活絡了在地經濟與國際交流!
二千多年前的禮運大同篇中闡述了一個美好的社會,那就是「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時至今日,當人類壽命有望可以活到一二○歲時(經濟學人十月份全球版封面故事「活到一二○歲」提及,隨着科技的突破,人類活到一二○歲的機率開始增加!),恐怕不僅要壯有所用,老也需要有所用!
但要實現老有所用,需要政府和社會的共同努力。政府應積極提供培訓和相關資源,並鼓勵企業聘僱長者、支持社區和志願服務。而社會和企業則可以創造一個友善和尊重的環境,讓長者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和地位。
(作者爲數位轉型學院共同創辦人暨院長、臺大商學研究所兼任教授)
年薪201萬的華爲“天才少年”真面目被曝光:他根本就不是天才!
作者:華人星光
拒絕騰訊,拒絕阿里,甚至拒絕世界巨頭IBM公司,360萬年薪也不要。
他最終入選華爲“天才少年”項目,全球僅4人,雖然年薪201萬,但仍是普通人遙望而不可及的數字。
這位“天才少年”叫張霽,拿到這筆鉅額薪資的時候,他纔剛剛博士畢業。
不過如今,他的過往經歷被曝光了,人們震驚地發現他的真面目:根本就不是天才!
張霽,曾是別人眼中的“失敗者”。
小的時候,他並沒有在哪一方面表現得很天才,作爲教師的父母沒有強行逼迫兒子要出好成績,而是着重於培養他獨立思考、自力更生的能力。
比如張霽看上一個50塊的玩具,父母只會出45塊錢,剩下的5塊要自己想辦法。他通過撿塑料瓶賣廢品的方式,賺到了購買玩具的錢。
長大後,張霽雖有出色的動手和處理問題能力,但最大的問題在於,他太過獨立,認爲學校生活並不自由,將大量精力耗費在學習之外,成績一直不溫不火。
油价调整,虎头蛇尾!10月23日,调价后92号汽油,猪价、蛋价如何
這樣下去,結果可想而知,那年高考,張霽連一所像樣的大學都沒考上,他成爲了別人眼裡的“失敗者”,
大家說這孩子可能完了,早點找個什麼電焊、技工之類的學一學吧。
可能是鄙夷的目光刺痛少年心臟,可能是高考失利,讓他覺察到自己竟也有隱隱的失望。
張霽復讀了一年,努力了,追趕了,只是,奇蹟並沒有發生 。
他考上了一所,很多武漢人可能都沒聽過的學校:武昌理工學院,當時是一所三本院校,還是民辦的。
周圍人搖頭嘆息,這種學校和專科院校沒多大區別,多是不學無術的孩子,去了就是混個文憑,看樣子,張霽也就這樣了。
高考失利,復讀一年才考上三本,那他憑什麼還能華麗轉身,掙到201萬?!
武昌理工學院,如今是二本院校。
他雖身在平庸的學校,卻沒有甘於平庸的人生。
父母對他說,一次失敗兩次失敗不算什麼,只有你徹底選擇了屈服,纔是永遠認輸。
三本學歷是他的現在,但不是他的終點,張霽訂了目標,決心要在大學實現人生逆襲,向更高的學歷衝刺。
當時學校學習氛圍很差,大家差不多都是以吃喝玩樂爲主,在這樣的環境中,他三年堅持不懈泡在圖書館,從未有一天放縱自己,最早一個到教室,最晚一個回宿舍。
慢慢地,英語過了六級,慢慢地,計算機過了二級考試,還獲得了全國ITAT職業技能大賽,職業技能資格認證證書。
日復一日的積累,終於有一天蛻變:他考上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研究生。
這所高校了不得,是中國光纖通信的發源地,原郵電部的二大直屬研究院之一。從三本走到這裡,張霽已經完成極大的跨越,而三年後他叩開的,是去華中科技大學讀博的大門。
這所學校就更牛了,是985,211,雙一流A類,入選《Nature》“中國十大科研機構”,拿的各種國家獎項,綜合排名全國第7。該校的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更是湖北省唯一的國家級實驗室。
人生到此,張霽顯然已經足夠優秀,然而他想做一個更優秀的人,有那麼多人比你更努力,還有啥理由不上進?
讀博期間,張霽的能力天賦都不是很出色,就用努力彌補不足。
每天的工作無論忙到多晚,他一定要今日事今日畢。
2019年,張霽被選中去美國訪問,紐約大學庫朗數學研究所,美國排名第一的應用數學研究機構。
他多年積累,終於爆發了,以第一作者身份在ATC、DAC、ICPP、SIGMOD、VLDB、IEEETPDS等會議與期刊上,接連發表了8篇論文,這些會議期刊都是國際頂端級別的,是無數科研人畢生之追求,因爲在上面發一篇文章都難如登天,而張霽博士沒畢業就發了這麼多。
此外,他的研究成果,還拿到了騰訊2016、2017年度傑出貢獻獎,2019年度最佳卓越運營獎。
2020年,經過多次篩選後,張霽加入華爲,拿到“天才項目”最高檔年薪201萬。
爲此,他拒絕了阿里、IBM,甚至是360萬的年薪,他說,覺得在華爲可以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做想做的事,在遭打壓最困難的時候,幫助華爲渡過難關。
在張霽身上凝聚的,就是中國下一代有志青年的樣子。
而驚豔天空的背後,一定是無數次拼盡全力的振翅飛翔,他也曾被打落低谷,讀博第一篇論文,連續被拒稿5次,他說下一次一定比這次更好,於是永不止步,直到成爲強者。
高考失利,復讀三本,卻還能年薪201萬,卻還能成爲“天才少年”,張霽的成功逆襲,不是個例。
張寶國,高考三次失利,直到第四次才考上一本院校。大學畢業兩年才考研,碩士畢業七年後纔讀博,求學路足足走了23年,愈挫愈勇,百折不撓,如今,他是中國工程院院士。
纳格尔斯曼合作过的10名德国国脚:诺伊尔跟他有仇 2人是其拥护者
張信歌,經歷兩次高考失利,厲兵秣馬再戰,直到考上心儀大學。三跨專業後,他成爲年輕的80後博導,如今是東南大學青年特聘教授。
發表8篇高質量論文,其中1篇被刊登上,電氣電子領域排名第一的,國際頂級期刊《自然電子》。手握國家專利9個,作爲青年領軍人,他爲填補當代科研空缺而生。
沈樹忠,第一次參加高考,化學5分,物理0分,第二次高考僅僅讀了中專,畢業後天天下礦挖煤。
20歲時自學考研,6年拿到碩士、博士學位,如今他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前段時間拿下地層學國際最高金獎,是該獎創立15年來,史上第一位獲獎的中國科學家!
物理5分,化學5分,數學15分,這麼低的理科成績,他偏要挑戰不可能,居然轉入物理系學習。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讀書吃得萬般苦,勤學終能達彼岸,他發表的文章曾讓愛因斯坦感嘆:“這位中國青年,解決了困擾我多年的問題。”
他叫錢偉長,世界火箭、宇航工程的開拓者,被譽爲“中國力學之父”,年輕時寫論文開篇第一句就是:“本文不必參考任何文獻!”
音樂巨掣莫扎特曾說:我每天花12小時練琴,人們卻用“天才”兩個字,掩蓋了我所有的努力。
其實,所謂的天才,並不一定是一出生就被定義爲天才,而是通過拼搏,讓自己成爲了別人眼中的天才。
華爲天才少年張霽是如此,沈樹忠、錢偉長亦是如此,對他們來說,高考一時的成績不會決定一生,真正決定性的是向着長期的目標,堅持不懈地努力下去。
佛山家长求助!户籍插班生被分配到20公里外上学,因做了这个动作
往小說這是改命,從平平無奇到人生逆襲,他們的故事對普通人而言,是一種無形的激勵:意氣風發不在於一時,持續奮鬥纔是真正英雄。
往大說這是爲國,他們的人生高度,已經是國家最需要的棟樑,中華未來,離不開這樣的有志之士!
所以,人生只一次,不妨努努力,堅定目標,腳踏實地,奮勇拼搏,未來可期,加油吧,少年!
近日,一則順德區胡寶星職業技術學校
公衆號文章公佈
引起不少家長的疑惑
圖源:胡寶星職業技術學校公衆號
按道理,中考分數681分、662分
足以選擇佛山市頭部學校了
681分能選擇的更多了,石門、佛一、順一
(石門673、佛一671、順一668)
這個結果讓不少家長、自媒體驚掉下巴
紛紛在吐槽,肯定是
未出分填志願的做法不好
681分入讀順德某中職?
其實這個現象可以分兩種情況
第一,考生考了681分,但是對中職情有獨鍾,所以補錄入讀。畢竟該中職學校專業佈局以智能製造專業羣爲龍頭,以數字媒體專業羣爲特色,適合孩子發揮所長。
2022年,佛山教育就曾報道過宋某臣學生,中考總分爲647,高出第三批第一層次錄取最低分數線174分,高出公辦普高錄取分數線67分,但最後選擇華材職業技術學校,媽媽也很支持。
圖源:佛山教育公衆號
第二種,是大家討論的學生戶籍問題,衆說紛紜,但最終統一結論是——該生是陽江學生,通過補錄報考佛山的中職,畢竟陽江的中考總分是1000分。
這個說法其實立得住的,小幫查了該學校的補錄公告,上面的補錄對象,普通班是面向廣東省內外的畢業生,省外的還需要折算佛山中考成績。
圖源:胡寶星職業技術學校公衆號
討論的背後,是對中考的無奈
其實家長們討論該現象的背後
是家長、考生對佛山中考的“意難平”
小幫此前出過一條推文
《太捲了,7連跌!佛山公辦普高
V观财报|恒润股份:子公司上海润六尺向客户提供算力租赁等相关服务
錄取率46%,廣州情況……》
許多家長在評論區訴說心聲
在某平臺中,還能見到許多家長的無奈
汪小菲厦门隔离14天出关 赞陆防疫最好「谢谢这辈子是中国人」
無奈,讓孩子入讀中職,希望掌握技術
無奈,讓孩子入讀民辦,希望三年蛻變
無奈,讓孩子提前工作,希望解決溫飽
>>請上下滑動查看<<
小幫看到的是許多家長的無奈
相互奔走,萬般不捨
無奈3700元的校服費、20萬+的私高
其實背後不難可以看出
佛山高中的確需要繼續增加
目前的公辦速度其實跟不上
隨着佛山GDP和外來人口的增加
佛山教育環境將增加難度
試着從數據分析中考形勢
2023年4月17日,佛山市統計局
發佈2022年《佛山市國民經濟
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其中,2022年年末全市常住人口955.23萬人,城鎮常住人口909.57萬人,佔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鎮化率)95.22%。
2022年年末戶籍人口495.40萬人,出生率10.81‰,死亡率5.49‰,自然增長率5.32‰。
表12022年年末常住人口數及其構成
圖文源自:佛山統計公衆號
2022年末共有
普通高等學校13所,全年招生5.35萬人,在校學生16.76萬人;
普通高中65所,招生4.70萬人,在校學生13.75萬人;
初中170所,招生9.77萬人,在校學生27.52萬人;
小學423所,招生11.77萬人,在校學生68.63萬人;
幼兒園1087所,招生10.97萬人,在園幼兒36.36萬人
學齡兒童毛入園率101.82%,小學畢業升學率100%,初中畢業升學率98.66%,普通高中畢業升學率97.70%。
圖文源自:佛山統計公衆號
最後一個數據是佛山GDP
别被问界M7的碰撞测试给吓到,市场上还有岚图FREE这样的实力选手
2023上半年GDP6070.77億元!
增長5.2%
圖源:佛山發佈公衆號
无锡六批供地明日开拍 14宗地均已获得报价、总起价147.5亿元
從以上的數據中
在校生數量和戶籍生數量不斷增加
GDP也不斷增加,繼續吸引外來人口
相信競爭如何?家長們心中有數
值得期盼的是
從今年6月發佈的“十四五”規劃中
能看出,佛山將在2020-2025年間
增加普通高中學位約2.9萬個
圖源:高明發布公衆號
孩子讀中職好不好?
此前小幫就總結過
佛山市重點中職學位彙總表
第三批分數線公佈時
南海區信息技術學院的數控專業
錄取分數線甚至達到593分!
但換個角度,中職其實也可以提供
多樣化的升學路徑
學生可以通過春季高考、技能高考
和“3+2”直通車等實現升學願望
現在佛山越來越多的職校
逐步搭建起日益完備的
職業教育升學體系
正着力探索職業本科教育
暢通升學渠道
所以,換一條賽道說不定有不一樣的風景
相關閱讀(點擊文字可跳轉):
1.《重磅!中職學生可轉學到公辦高中,佛山一區率先試點!》
2.《女孩中考742分報專科,家長:有編制!網友吵翻……》
3.《厲害!順德學子獲世界技能大賽冠軍,央視新聞都報道了》
4.《中職升本科!佛山近300名中職生“彎道超車”圓了“大學夢”》
相信大佛山將會越來越好!
相信每位孩子的前程同樣綻放魅力
不留遺憾
您的孩子被哪所學校錄取了呢?
新澳隧道17车连撞原因曝!靠边让救护车 砂石车限速40开75直接撞
來評論區一起探討下吧
更多教育資訊
驚艷返鄉遊子!裝潢工退休3年成「綠手指」,打造苗栗通霄最美小花園
持續更新中
《时来运转》运彩报报-LPL周六赛 看好TES完胜JDG、iG受让胜EDG
小幫第一時間
分享教育乾貨和政策資訊
整合:佛山發佈、高明發布、佛山教育、佛山統計、順德區胡寶星職業技術學校、今日頭條、網友留言
編輯:佛山教育幫新媒體中心
審校:Faye
聲明:部分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繫刪除。
常常聽人抱怨說:“這是什麼鬼?天都這麼冷了怎麼還有蚊子!”天冷了應該沒有蚊子,似乎是理所當然的。“對未來生活的自信來自理智的期望”([美]蘭德)。人類的聰明之處在於通過長期以來的經驗總結,預期可能發生的事情。如果實際與預期相符,這將加強預期的功能作用和可信度;反之,如果預期良好,但實際卻不符,將給人帶來認知的調整,從而修正原先的慣有的行爲。
歷經時光沉潛,熟成而來的美好滋味——當Nespresso蘇門達臘咖啡邂逅頂級香草冰淇淋
在教育上,“預期效應”是師生關係中的一種重要現象,也是促使師生之間形成良好的心理互動的一種巨大力量。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的預期效應是一個複雜的連鎖過程,它的實現是教師心理影響和學生外顯行爲幾番相互轉化的結果。教師的預期有正效應,也有負效應。
教師的責任是要針對具體情況,引導學生向高於現有水平的目標奮進,實現預期的目標。這也是爲什麼每次上新課之前,老師總是要不厭其煩地敘述學習這個內容的重要性和意義等,這其實就是在給學生一個良好的預期,讓學生知道,如果好好學習這部分東西,能得到什麼樣的收穫。
在教育中,預期效應有時是和誠信聯繫在一起的。好的預期作用不言而喻,但如何有效地利用預期,卻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如果你讓他人產生了特定的預期,卻並沒有讓其達成預期效果,其心裡的感受就會非常糟糕。
大家也許曾有過這樣的經歷,聽了關於某部電影的煽情介紹,滿心期待地去看了之後,卻發現該片要情節沒情節,要美感沒美感,大呼上當。其實更確切地說,如果給予預期卻不兌現,這涉及的乃是誠信問題。
好啦,這次的分享就到這裡,我們下期再見!歡迎在評論區補充和留言。
羅森塔爾效應之一——期望能產生奇蹟
大羅金仙異界銷魂 小說
辛巴狗-亚特兰蒂斯大冒险
在学校散播出乎意料的东西的JK
酒和鬼都要适可而止
生活與工作中有時存在這樣的現象:當一個人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和期待,而是被埋沒在茫茫人海中時,他很有可能就隨波逐流、平庸一生;當他偶爾因某件事靈光閃現,而被周圍人及上級領導重視、寄予厚望並頻頻鼓勵時,他有可能會展現出驚人的能量,一直蘊藏在他身上的聰明才智會噴涌而出,令人刮目相看。
安宰賢新劇「演技太用力」超出戲 暴怒場面讓觀眾看了好尷尬 網:怎麼不去請教「她」
1978年,克雷納等人根據羅森塔爾的研究成果,對4300名兒童進行了4年的縱向研究,並進行了一系列相關數據分析,結果表明:教師的積極期望確實能明顯地引發學生成績的變化。在多次心理科學實驗之後,人們開始重視積極期望的作用,並把這種由他人的期望和熱愛而使行爲發生與期望趨於一致的變化情況,稱爲“羅森塔爾效應”或“期待效應”。
羅森塔爾效應告訴我們,當老師把學生當作大有發展潛質的學生來對待,用對待“發展潛質優異”學生的方法來教育時,學生就會自信心大增,發展成爲優秀的人;當老師把學生當作可造之材施教,並讓學生知道“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時候,老師的班級中就無“差生”可言。
好啦,這次的分享就到這裡,我們下期再見!歡迎在評論區補充和留言。
文 | 米粒媽
剛剛敲鑼打鼓歡送神獸歸籠,氣都沒喘勻呢,就被羣裡的消息震驚到了。
很多家長都在說孩子這學期英語課變少了。
你肯定想說,本來就減少了呀,某減之後,每週不是已經減到2-3節英語課了麼?
不,這次,是在之前的基礎上,更少了。
▲熟練工米粒在姥姥家包書皮
我仔細看了一眼米粒的課表,原來的每週3節英語課,變成了2節英語,1節英語閱讀。
我又問了周圍一圈兒其它學校的家長,大部分情況是一二年級,英語課減少到一週1節,三年級以上,一週2節,也有一些像米粒他們這樣,變成類似英語閱讀、英語繪本這種“衍生課”的。
這個變化,徹底給家長整不會了——這到底是讓你不要學的節奏?還是讓你出去學的節奏?
“中高考取消英語”、“降低英語分值”……關於英語的傳言,一直就沒斷過,甚至比小四門討論的還激烈
如果分析下新課標,英語在課時上的佔比確實降低了很多,但跟上一版課標做個對比,就會發現,在難度上,英語的標準是不降反增的。
上一版英語課標,在詞彙量上,中考的要求是1500-1600個單詞
而新課標的要求,還增加了200個單詞
難度不降反升,但校內課時一路走低,大家自己品吧。
再看下中高考。
目前來說,英語的主科地位還沒有被撼動,中高考分值不變,難度也是不降反增的。
今年高考英語就難哭了很多考生,閱讀難度堪比雅思。大量的原版閱讀、非虛構閱讀,沒有多年的積累和訓練,是完全沒辦法拿分的,更別說拿高分了。
大家知道,高考是選拔性考試,沒有難度,沒有區分度,怎麼分層?怎麼選拔?
有一種說法,是說“中考英語分值降低是早晚的事兒”,不然不符合某減的目標,也達不到實際效果。
且不說這個說法是否能落地,退一萬步講,就算中考英語分值真的降了,那也只能是中考,因爲某減只針對義務教育階段。
那我們就來談,如果中考英語分值降低,我們還要不要花時間學英語。
先從英語的特殊性說起。
英語不同於數學,不同於歷史、地理、生物、化學。
它是一門學科,但更是一門語言。所以學習它的黃金期在12歲之前,越早越好。
這樣下來,初高中只要保持小火慢燉的節奏,背背單詞,搞搞語法(校內體系對語法摳得比較細),真的不需要花太多時間。
雖然小學英語課減少了,但我問了好幾個初中生媽媽,初中英語課時是沒變的,每天一節,還有兩所中學的英語課還增加了。
初中一共就3年,抓得緊的學校會用至少一年的時間去總複習,那相當於那麼多學科,不到兩年時間要全部學完、學懂、學會,能在小學時間充裕的時候搞定英語,到了初中把英語學習時間節省出來分給語文、分給數學、物理,不香嗎?
脫口秀演員拿馬航MH370空難開玩笑被炎上 馬國要求國際刑警追查
再來說說英語學習未來的趨勢,現在校內課時少了,孩子的水平兩極分化會非常嚴重。
高知家庭,重視教育的家庭,從來不會因爲中高考考不考英語而放慢孩子的英文學習進程,他們的目標是讓孩子考好學校。未來不管是工作還是學習,要能讀懂大量英文文獻、資料、新聞、書籍。
不說別的,不管是航空航天領域,還是金融工作者、法律工作者、新聞工作者、科研工作者、互聯網、電子信息等等等等,各行各業,要做得好、做得深、做得精,離得開英文嗎?
前面米粒媽已經說了,高考是選拔性考試,國家未來需要各種高精尖人才,而英語也是選拔的依據之一。
前兩天跟一個劍橋通用五級考試專家聊英語,她說,以前說PET對標高考,其實現在這麼說已經不準確了,以現在高考的難度,起碼要PET卓越或者FCE通過,才能在高考英語中拿到一個比較滿意的分數。
所以英語考試越來越難,也就意味着,不止數學、語文能明顯拉開孩子之間的差距,英語也會出現明顯的斷層情況,選拔、分流,英語這一科看來也要“出一份力”了
另外還有一大批孩子,有些是家庭不夠重視,有些是偏遠地區教育資源本就匱乏,學校不教,家長不管,課外不學,到了初中又要像咱們小時候那樣苦哈哈地用死記硬背的方法死磕英語了。
這樣學不僅耽誤初高中本就寶貴的時間和精力,而且跟從小主攻英語的孩子,差距也會越來越大,這種差距很難追平。
不要覺得小學學得多就是“卷”,咱們家長要制定一個目標,整體來規劃。
大部分家長的目標肯定是中高考,那就要把小初9年,甚至小初高12年放到一起去佈局。
小學6年,在時間上等於初中+高中,但在所學的科目、知識內容、密度、難度上,也就是初高中的零頭。
眼光得放長遠啊,不能爲了小學輕鬆,就把壓力推給初中,爲了初中好過,就把壓力給到高中,要是一個不留神,沒考上高中……,你們懂的。
最後再叨叨兩句!
英語在小學階段多學,不是悶頭蠻幹不講科學,因爲英語是所有學科中最不考驗智商的,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只要方法對,努力就能出成績。
想想孩子的初高中吧,那麼多學科、那麼多考試、那麼多要學的新知識、那麼多要背的內容、那麼多要刷的題……但孩子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
海淀家長經常說:“上學太耽誤學習”,看看新學期的新課表,米粒媽真心希望你們能讀懂這句玩笑背後的意義
個人簡介:@米粒媽頻道(歡迎關注),米粒媽,美國海歸,海淀家長,噹噹新書總榜第一名《影響孩子一生的親子英文書》作者。專注於學習乾貨、教育經驗分享,5-12歲孩子的教育和升學,英文、數學、科學啓蒙,以及全世界的新奇好物推薦,歡迎關注!(0~5歲寶媽請關注:@米粒媽愛分享)
來源:教育部平安留學
近日,教育部邀請鍾南山、李蘭娟院士就我海外留學人員及家長關心的新冠肺炎防護等問題進行了集中解答。
01
英雄无敌3:这才是策划的“宠儿”,最强的2个地方,无人超越!
海外留學生在國外應如何做好防護?
【鍾南山】
基本常識方面:一是勤洗手。外出歸來、飯前便後、咳嗽、打噴嚏時用手捂住口鼻後、接觸污染物後,都應及時洗手。洗手時,應使用流動水和肥皂或洗手液,採用“七步洗手法”洗手。二是勤消毒、勤通風。門把手、電燈開關、手機、鑰匙以及地面、牆壁、便器等可使用所在國衛生(疾控)部門認可有效的消毒劑進行合理消毒。外套、鞋子、帶回家的物品及時清潔,放在通風處。每天開窗通風2-3次,每次不少於30分鐘爲宜,通風時注意保暖。三是避免人羣聚集。疫情期間應儘量避免外出活動,避免去人流密集的場所,避免到封閉、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尤其是避免與已發生感染的或剛從高發社區回來的人羣密切接觸。四是保持身心健康。合理膳食,不暴飲暴食,不吸菸,少喝酒,不酗酒。保證每日充足睡眠時間,不熬夜。適當鍛鍊,保持休息與運動平衡。與家長、朋友、老師保持聯繫,有擔憂或煩惱事及時與家人、朋友溝通,放鬆心情。五是戴口罩。根據所在國法律法規要求和疫情防控規定,在外出前往公共場所(包括教室、會議室、辦公室、健身房、食堂、圖書館等)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應視情正確佩戴口罩。
個人清潔防護方面:一是手部清潔。注意修剪指甲,不戴戒指等飾品,減少接觸公共物品和設施,隨時保持手衛生。二是面部清潔。外出歸來、咳嗽打噴嚏用手或口罩遮擋後、接觸可疑或確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後均需清潔面部。三是注意頭髮清潔。若長時間直接暴露於空氣中,頭髮附着病毒的可能性增加。若暴露時間長,建議紮起長髮,必要時戴防護頭套,減少暴露風險。若有外出,建議每天至少清洗頭髮1次。四是沐浴清潔。若到人口聚集地、接觸可疑或確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等,須及時沐浴。採用流水沐浴,疫情期間適當延長沐浴時間並增加沐浴次數。五是注意皮膚消毒。皮膚清潔後進行皮膚消毒,可選速幹手消毒劑或75%乙醇。應讓消毒劑在皮膚表面作用5分鐘或等待消毒劑徹底自然乾燥以達到消毒目的。
【李蘭娟】
冠狀病毒主要經呼吸道飛沫傳播。在相對封閉的環境中長時間暴露於高濃度氣溶膠情況下,病毒存在經氣溶膠傳播的可能。有效的預防措施包括:一是少出門。不參加聚集性活動。如需外出,應戴口罩,與他人保持社交距離。二是勤洗手。外出時可攜帶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消毒液擦手。用手接觸口、鼻、眼前要洗手或手消毒。三是多通風。經常開窗通風。如果在公寓中集中居住,建議不使用中央空調。公共洗衣機如帶有烘乾模式,洗衣完成後自動烘乾,一般不會造成病毒傳播。
02
公共場所和乘坐交通工具需要注意哪些?
【鍾南山】
公共場所防護方面:在食堂,排隊候餐與他人保持1米以上距離。建議自帶餐具,打包食物回去就餐,降低食堂的人羣聚集密度。若在食堂就餐,儘量間隔1米以上單獨就座,不面對面就餐,減少不必要的交流談話。在圖書館,鼓勵網上查閱電子讀物。如需到圖書館查閱書籍,建議佩戴一次性手套和口罩,座位間隔1米以上,儘量減少逗留時間。如確需購物,選擇通風好、人流量相對較少的商場、超市,儘量避開人多擁擠的地段。購物前列好購買清單,購買足量,減少購買次數。不在商場、超市內閒聊、閒逛,縮短選購商品的時間。回家後,立即按“七步洗手法”洗手。如有樓層不高,建議步行上下樓梯。如乘坐電梯,要佩戴一次性使用的醫用口罩,避免乘坐擁擠的電梯。與同乘者儘量保持距離,減少觸碰。不用手指直接接觸按鈕。如接觸按鈕,要及時洗手或用含有酒精的手消毒劑擦拭。在接收快遞或紙質郵件時,需要戴口罩並保持社交距離,及時拆除外包裝,做好手部清潔。
公共交通防護方面:一是儘量減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採取步行、騎行或自駕車等交通方式。二是乘坐火車、飛機時,確保全程佩戴口罩。儘量避開人羣聚集地,且中途不作過多停留。主動配合工作人員做好體溫檢測,縮短停留候機、候車時間。應留意周圍旅客狀況,避免與可疑人員近距離接觸。發現身邊出現可疑症狀者及時報告乘務人員。妥善保留旅行票據信息,以備查詢。三是乘坐出租車時,在自然氣溫、行駛速度等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儘量關閉車內空調,開窗通風。全程佩戴口罩並減少交流,咳嗽或打嚏時用紙巾或衣肘掩住口鼻。
03
新冠肺炎與流感有哪些具體的區別?
【鍾南山】
症狀方面:流感症狀主要表現爲發熱、頭痛、肌痛和全身不適,體溫可達39~40℃,可有畏寒、寒戰,多伴全身肌肉關節痠痛、乏力、食慾減退等全身症狀,常有咽喉痛、乾咳,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後不適等。無併發症者病程呈自限性,多於發病3~4天后體溫恢復正常,全身症狀好轉,但咳嗽、體力恢復常需1~2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以發熱、乾咳、乏力等爲主要表現,少數患者伴有鼻塞、流涕、腹瀉等上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狀。重症病例多在1周後出現呼吸困難,嚴重者快速進展爲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膿毒症休克、難以糾正的代謝性酸中毒和出現凝血功能障礙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傳染力方面:新冠肺炎傳染力強於流感,1名患者約可傳染2至2.5人重症。迄今數據表明,80%的新冠病毒感染者爲輕症或無症狀,15%爲嚴重感染,5%爲極嚴重感染。嚴重和極嚴重感染比例高於流感。
易感人羣方面:流感的主要風險羣體包括兒童、孕婦、老年人、患有其他慢性疾病者和免疫系統存在問題者等。對於新冠肺炎而言,目前的研究表明老年人和患有其他疾病者面臨較高的嚴重感染風險。
04
隔離14天后無異常症狀,是否可判斷無感染新冠肺炎?
【李蘭娟】
隔離14天后,無異常症狀,核酸檢測陰性,對個人來說是安全的。由於存在無症狀的感染者,自己不發病,但有傳染性,所以還是要做到儘量不外出。如需外出,務必做好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等防護措施。
05
Code Geass 反叛的魯路修(反叛的魯路修、叛逆的魯路修、反叛的勒魯什、叛逆的勒魯什、CODE GEASS Lelouch of the Rebellion)
歐美多國目前處於疫情高發階段,請問這種情況還會持續多久?對於海外留學人員來說,應如何在回國和留在當地之間選擇?
【鍾南山】
從目前的發展形勢來看,短期內至少在夏天到來前,疫情很大程度上不能結束。現在只能採取居家隔離來延緩傳播,疫情持續的時間取決於歐美各國最近採取的應急措施能否執行到位。如果執行到位,原則上兩週左右,可看到新增病例數的降低。意大利新增病例數已經開始出現下降。如果能夠做到充分隔離,新冠肺炎一定能夠控制住。
留學生要不要回國?在外租房的大學生,具有一定的獨立能力。如果居住條件相對較好,可以考慮留在國外。有的國外高校四月底、五月初就要期末考試了,學業壓力比較大。如果生活有保障,可以留在國外等到考試放假後,再考慮回國。特別需要提醒的是,在回國前一定要和學校的老師溝通好,徵得學校的同意。要詳細瞭解學校的具體政策,不要影響回國後的學習,也不影響之後返校繼續學業。總而言之,要冷靜面對疫情,權衡利弊再做決定。
【李蘭娟】
在高流行地區,如果參照“武漢”模式,全社會動員起來,採取嚴格的隔離措施,疫情應該很快會被控制。當前,疫情在全球範圍內快速蔓延,應減少跨境流動。中國抗疫經驗充分表明,居家隔離和減少旅行是自我保護和阻斷病毒社區傳播的有效途徑。海外留學人員在選擇是否回國時,要結合當地和個人情況充分考慮。
(原標題:飛揚青春中把握時代脈搏 這羣青年人帶來別樣思政課)
飛揚青春中把握時代脈搏 這羣青年人帶來別樣思政課(來源:視頻綜合)
10月14日,由中央網信辦、教育部、人民日報社、共青團中央、四川省委網信委聯合主辦的2023“把青春華章寫在祖國大地上”大思政課網絡主題宣傳和互動引導活動在四川大學舉行。在活動現場,收到總書記回信的安徽野寨中學師生代表葛徐棟和王紫睿、紮根邊疆奉獻基層的塔里木大學留疆畢業生範曉康、盲人電影義務講解員杜誠誠、四川大學第十八屆研究生支教團團長羅傑、見義勇爲的外賣小哥彭清林等,傾情講述自己的青春故事。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堂別樣的思政課,感悟青春力量!
英國薩頓基金會一項最新年度調查顯示,英國超過四分之一中學生請私人教師補習功課。
国家开放大学主办第三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高层论坛”
薩頓基金會調查英格蘭和威爾士地區2809名11歲至16歲中學生,得出上述結論。調查對象中,27%爲提高考試成績請私人教師補習,基金會2005年首次就此展開調查時這一比例爲18%。調查顯示,倫敦中學生請補習教師的比例由2005年的34%增至41%。
薩頓基金會網站25日以英國全國教育研究基金會爲消息源報道,一項對1678名教師的調查顯示,過去兩年間,英國24%中學教師在校外兼職私教,其中三分之二是應學生家長請求,只有極小比例教師經由中介或非盈利機構兼職。小學教師在外兼職的比例爲14%。
不樂無語 小說
谁掉的技能书 小说
我真没想当救世主啊 火中物
英國《每日電訊報》26日援引全國教育研究基金會聯合秘書長瑪麗·布斯特德的話報道,聘請私人教師比例增加,反映出政府現行做法無法緩解人們對學校教學質量和學生學業前景的擔憂。
上次,我請了我認爲的牛家長來給大家分享閱讀經驗,沒想到分享完成後一部分家長感覺不過癮。
分享者分享的是閱讀整體規劃,但很多娃還在低年級的家長更需要一些實踐方面的參照。
所以,我當時答應後面再補一期實踐經驗分享。
期末和暑期事情多,時間過的快,一轉眼就拖到了現在。不把欠賬補上我也沒法安心放假。
這樣,咱們本週三晚上了結此事哈。
說明一下,我個人認爲閱讀非常需要整體規劃,但是也承認實踐經驗的重要性。
很多人特別熱衷於要書單,我個人認爲閱讀是非常私人化、個性化的事情,我因爲以往工作距離出版行業比較近,知道書單絕大部分都是營銷導向的,真正的閱讀不應過分迷戀書單。
以及,在以往十幾年的慈母生涯中,對兒童不同階段閱讀書籍的選擇標準還是形成了自己的一套邏輯的,以前也經常在羣裡分享。
這次也是和大家一起討論,希望能夠給更多低年級家長一些幫助。至於我的這套邏輯是否適合您家,這個只能見仁見智。
本週三晚上家長會活動主題:
關於閱讀的一萬八千個問題
活動內容:
1、閱讀的重要性
2、興趣培養
3、選書標準
4、不同年齡階段該怎麼閱讀
5、閱讀與升學考試
6、自由問答
主講人:
高老師 初中生家長,“愛叨叨的高老師”主筆,時代教育風尚的踐行者和觀察者。
參與對像:
小學、初中家長
活動時間:
7月19日 也就是本週三 晚上 20:00-22:00 點
活動形式:
騰訊會議APP
活動費用:
交299元/年的小學會員費可以參與本號組織的小學部分的主要活動;
交99.9元可以單獨參加本次活動。
如果同時進小學/初中會員羣+家庭規則陪伴羣(詳情微信聊),新入羣者享受 239元/年+239元/年 的會員費優惠。
拒絕白嫖,拒絕任何形式的道德綁架,請槓精離遠點。
活動報名:
交費、進羣聯繫微信號cuoshiwuai,報名截止時間爲7月19日也就是本週三晚上19:00。
以上。
古人云:凡事,預則立。俗話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望謹記,拱手!
CCF NOI2023決賽獲獎名單已公示,本次共計52人獲得金牌,150人獲得銀牌,77人獲得銅牌,獎牌總數較上一年增加27枚。本文根據獲獎名單分析各省及高中的信息競賽實力。
1.浙江信息競賽實力強大
下表展示了各省市在2023年中學生信息競賽正式選手的獲獎情況。綜合得分的計分方式爲金牌記3分,銀牌記2分,銅牌記1分,以綜合得分從高到低進行排名。浙江省在此次信息競賽中共獲得12枚金牌、8枚銀牌、2枚銅牌。近三年浙江省的信息競賽實力都爲第一。
2.南外金牌最多,成都七中獎牌總數最多
2023年中學生信息競賽中南京外國語學校摘得6枚金牌,金牌數量全國第一,獎牌總數全國第二,近三年南外金牌數量排名都在全國前2名。而成都七中信息競賽實力也不容小視,金牌數量僅比南外少1枚,而銀牌數量達到7枚,總獎牌12枚位列全國第一。
3.夏令營選手中北京整體實力最強
下表展示了各省市在2023年中學生信息競賽夏令營選手的獲獎情況。綜合得分的計分方式爲金牌記3分,銀牌記2分,銅牌記1分,以綜合得分從高到低進行排名。北京在此次比賽中獲得3枚金牌、7枚銀牌、6枚銅牌,整體實力強勁。而浙江此次摘得5枚金牌,但銀牌銅牌相對較少,整體實力不及北京。
4.夏令營金牌選手杭州文淵中學獨中兩元
2023年信息競賽夏令營選手獲獎學校中僅杭州文淵中學獲2枚金牌。
在疫情的籠罩下,留學生成了受影響最大的學生羣體。他們當中,有因疫情無法返回原學校就讀的中學生和大學生、有因提前回國無法正常辦理就業落戶手續的畢業生、有因疫情只能留在家中上網課的留學新生……今年兩會,留學生受疫情影響而導致的種種困境受到不少代表委員的關注。
“目前有相當數量的國際高中生,無法返回原就讀的國外學校,但所學的課程與國內不兼容,絕大部分都沒有國內的學籍,很難轉回國內的普通高中。”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華中師範大學教授周洪宇建議,分類吸納消化國際高中生進入國內學校的國際班就讀,儘快啓動國內國際化教育“內循環”。
建立留學生回國學習銜接制度
據教育部統計數據,2016年至2019年,我國出國留學人數251.8萬人,回國201.3萬人。爲緩解疫情導致的出國留學受阻問題,教育部推動94箇中外合作辦的大學、機構和項目臨時擴招,共錄取3031人。
但對於國際高中生而言,周洪宇發現:“家長普遍存在焦慮,孩子在國外學業沒有完成,受疫情影響回來,學習被迫中斷了。”
周洪宇表示,即使地方政府通過一定程序認定國際高中生擁有“高中同等學歷”,使之具有高考報名資格,但在當下的高考體系裡,並不具有優勢,很難考取理想高校。
國際高中生進入國內中外合作高中,將會成爲新的選擇。目前,國內中外合作辦學的高中已形成完整體系。以武漢一所中外合辦學校爲例,其所開設的課程與國外學校同屬一個體系,完成學業後可以參加國外高考,拿到國外文憑。
周洪宇建議,國家有關部門應該視情調整相關政策,對中外合作辦學模式適當放開,方便其與國內的國際高中對接,並在學歷認證上作出適當調整。另外,需注意中外合作辦學招生不能影響高考公平,所錄取的國際高中生,未來只能頒發外方文憑。
如今,不少本應在外留學的大學生只能在家中上網課。
全國人大代表、遼寧大學副校長楊松表示,疫情常態化下,留學生轉學回國的意願越發迫切, 怎樣處理歸國留學生學籍,成爲學籍管理工作中不可避免的問題。
楊松建議,教育部門要鼓勵國內高校出臺政策, 在疫情等特殊情況下接受優質生源回國借讀或正式入學; 建立國內外高校間學生轉學及學分互認的機制,爲學生在國內外高校間轉學提供便利;鼓勵增加多種形式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 爲出國留學受阻的學生提供更多就學選擇; 學習全球著名大學的辦學理念和經驗, 借鑑大學捐贈基金等形式爲國內高校發展提供更加強有力的資金支持和保障。
周洪宇總結說,我國還要繼續擴大教育對外開放力度,建構更加開放、靈活的教育制度。包括構建國際化背景下的全民終身學習體系,建立留學生回國學習銜接制度,爲留學生回國繼續學業提供製度供給。
“學成回國”時間關乎留學生切身利益
而對於即將回國就業的留學生來說,安家之路也沒有那麼順暢。
一次與自己學生聊天,讓全國人大代表、民進中央常委、清華大學社科學院教授蔡繼明瞭解到留學生回國就業落戶面臨的困境。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大量留學生或因學校關閉、躲避疫情而提前回國;或因國際航路中斷、機票昂貴而停留國內無法回校,不得不以網絡授課和網絡答辯方式完成學業;或在國外拿到畢業文憑後,因國際航路中斷、機票昂貴等原因滯留在國外。”蔡繼明建議,調整疫情期間留學生回國就業落戶規定。
蔡繼明通過調研發現,根據查詢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發佈的實施辦法、官方郵件回覆、相關從業人員在網絡發佈的經驗指南以及留學服務中心網站對於“兩年服務期”的解釋,可綜合得出,對於在畢業前回國的留學生,其“學成回國”的時間計算起點爲入境時間。
“相當數量的留學博士生、碩士生不得不提前回國,以網課、網絡答辯方式完成學業。而留學服務中心對於此類情況並沒有出臺新的‘學成回國’時間計算方法,只能依照舊例辦理,導致這些海歸博士、碩士所享有的兩年就業落戶期限被大大縮短,實際剩餘時間甚至可能不足半年。”蔡繼明說。
三季度经济“成绩单”本周揭晓 专家:积极因素增多 全年GDP有望“达标”
蔡繼明建議,對非北京、上海戶籍留學人員申請辦理在京、滬就業落戶手續的兩年期限,其起始時間的計算辦法,應該調整爲:從留學生拿到畢業文憑後實際入境的日期算起,或者從留學生在入境後實際拿到畢業文憑的日期算起(以文憑標註的時間爲準)。
疫情下,環境倒逼了教育的轉型升級。周洪宇認爲,我國教育未來可爲學生提供高質量的國際化學習生活體驗和工作體驗,利用國內優質教育資源完成基礎學習,減少在國外留學的時間,之後適時出國完成剩餘部分的學習。
3月23日,在教育部新聞發佈會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長武世興在談及落實拔尖學生培養相關政策的舉措時表示,將開闢從基礎教育到高等教育一體化的識別、選拔、培養、升學的通道,讓有天分、有潛力、有志趣的學生能夠脫穎而出。
武世興表示,加強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培養,是當前高等教育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教育部近期也正在圍繞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如何深化高等教育綜合改革,密集地開展調研。從2009年開始實施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先推出1.0,後來又推出2.0計劃,接續實施,現在格局進一步完善。
武世興介紹,在深化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方面,下一步將重點打造體系化、高水平的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平臺。主要分三個方面:
一是在選育機制上,做好向下銜接和向上貫通。向下銜接,就是開闢從基礎教育到高等教育一體化的識別、選拔、培養、升學的通道,讓有天分、有潛力、有志趣的學生能夠脫穎而出;向上貫通,主要是做好本碩博貫通培養,通過一生一策制定個性化培養計劃,培養學生的學術素養和潛力。
二是在育人要素上,重點是把核心課程建設作爲深化基礎學科人才培養改革的重中之重。實施基礎學科系列“101計劃”,通過建強一流核心課程、核心教材、核心師資和核心實踐項目等基礎要素,用課程改革的小切口來帶動解決人才培養模式的大問題。
三是建立協同機制,構建“一部六院”科教融匯的協同育人機制,實施 “百所千室萬人”行動,構建基礎學科培養的生態環境和有效的支撐機制,通過有組織的人才培養和有組織的科研創新,實現人才和成果雙豐收。
Baby送7歲兒子開學,黃曉明被扒出也在家長羣,讀上海中學被質疑
文/艾小貝愛教育
9月是學生們並不那麼喜歡的開學季了,進入9月各地不同年級的學生們都要結束暑假,正式開學了,9月的開學和3月的開學是不同的。
進入秋季新學期,學生們都升高一個年級了,進到一個新班級,遇見新同學和老師了,幼兒園的學生要正式升入小學了,成爲一名小學生了。
正常情況下,學生們7歲左右就要正式上1年級了,如果學生太晚上1年級的話,學生就比其他同學要更晚纔可以小學畢業。
9月一正式開學以後,就算是明星也是一樣的,要送學生去開學,Baby和黃曉明是大家都很熟悉的明星了,曾經兩人是讓人羨慕的一對。
但就算已經是分開的局面,但兩人是爲人父母的身份還是斷不了的,要擔當起爲人父母的責任。
Baby送7歲的兒子開學,黃曉明被扒出也在家長羣,讀上海中學被質疑
兩人是有一個兒子的,小名是叫小海綿,時間真的是過得好快,他已經長成了一個小男子漢,到了上小學的年齡,開學季到來以後,有網友曬出了Baby送7歲的兒子開學的一幕。
Baby穿得很低調,穿着一個運動外套和短褲,披着長髮,戴着個帽子和口罩,小海綿也穿得很簡單,穿着一個條紋的短袖,搭配運動褲和運動鞋。
從背影來看,感覺和普通家的孩子是差不多的,看不出明星家孩子的家長,穿得一點不高調,Baby把小海綿送到教室的門口以後。
小海綿拖着自己的拉桿箱式的書包,就往教室裡面走,並沒有出現又哭又鬧不想去,抱着家長的大腿,怎麼着就不想進教室,就想回家的畫面。
小海綿真的是獨立又懂事呢,看到小海綿回身往教室裡走,Baby是站在教室門口俯身停留了一口,感覺在叮囑什麼,送完就就低調離開了。
網友還爆料出明星也是難逃學校家長羣的,也是像其他同學家長一樣都在裡面,不光Baby在裡面,黃曉明被扒出也是在家長羣,看來兩人對小海綿是真的很上心了。
畢竟有很多家庭的爸爸都是不加羣的狀態,只有媽媽在裡面,更何況是像兩人這樣的家庭。
兩人在家長羣裡面備註的名字也被曝出,一個是叫“max媽媽”,一個是叫“max黃爸爸”,max一看就是小海綿的英文名,有網友表示讀小海綿讀的是上海中學國際部。
但其讀上海中學有被質疑,有的網友覺得是靠鈔能力的進入的,也並不一定是這樣的,應該還是需要考的,如果真的是看錢的話,那像上海這類城市有錢人是太多了。
上海中學國際部是有開小學部的,很多國際學校都有開設小學部,對於秋季新學期剛升入1年級的小學生,家長最擔心的就是小學生會出現不適應的問題。
家長可以從不同方面來看小學生是否有出現不適應情況?
那麼家長可以從哪些方面來看呢,其實,家長從接小學生放學後的狀態是可以直接看出來的,家長看到小學生放學後開心的,或者是笑着從學校裡走出來的。
家長就會知道小學生在學校裡過得還是開心的,並沒有出現不開心的事情,過得還是愉快的。
家長從和小學生的聊天中也是會直接感受出來的,家長在接到學生以後,基本上都會問小學生一句“今天在學校裡怎麼樣”?
問完了以後,當家長聽到小學生是以開心地語氣和自己分享,今天在學校裡發生的事情,家長就會知道小學生在學校裡過得好不好了。
還有在學校裡有沒有被其他同學欺負,或者有沒有被老師說,家長都會知道的,對於發生的會讓自己開心的事情,小學生是會很樂於和家長分享的。
小學一年級學生,也是不能忽視學習
對於小學一年級的學生,也是不能忽視學習的,小學生在一年級學習的知識都是最簡單的,小學生在一年級的時候,都跟不上。
連各門科目最基礎的知識都沒有打好底,那小學生就相當於是在起跑線的位置就已經被其他同學給落下了。
隨着年級的不斷提高,那小學生會被落下的情況自然就是越來越多的情況了,和同學間的差距就會是越來越大了,不能從一年級就被落下。
筆者結語:
秋季新學期開學以後,學生進入到一個新班級,家長需要進入一個新的家長羣是正常的,就是明星也是一樣的,也是逃不開要加家長羣。
但明星家長在羣裡對於老師發的消息,同樣是需要像其他家長一樣回覆收到的,不會有搞什麼特殊情況的。
今日互動:
你怎麼看明星加家長羣?
(以上圖片來源網絡,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很多小學生在作文中提到“我的夢想”時,最常見的就是“我的夢想是成爲一名老師”,他們被自己的老師影響着,認爲教書育人是件非常神聖的事。
社會上對於老師的要求和標準也非常的高,一個老師可以影響學生一生,自古以來對老師的讚美從來沒有缺少過。
男老師請假做手術,只爲陌生高三女學生,妻子做法被全網贊
劉濤是湖北一名初中老師,33歲的他做了個非常勇敢的決定,捐獻自己的造血幹細胞。劉老師爲做手術提提前一週跟學校請假。
被捐獻者是一名高三的女同學,劉老師並不認識這位同學,雙方是陌生人,只是劉老師的配型成功讓這對陌生的師生建立了聯繫。
劉老師對這次給陌生學生捐獻骨髓一事沒有任何的猶豫,也得到了妻子的支持,起初妻子是不同意的,擔心劉老師術後會有影響。
劉老師的愛人也是名老師,其實對劉老師的決定,妻子也認爲是偉大的、勇敢地,手術前劉老師的緊張情緒,也是在妻子的安撫下被疏導。
妻子的支持給了劉老師十足的勇氣,想到自己能夠拯救一個高三學生的生命,也感到十分的自豪。
劉老師說他經常教育學生們要有愛心、做個善良的人,他也希望這次可以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給學生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這次造血幹細胞移植手術經歷了4個小時,最終成功移植,劉老師的事件被網上熱傳,得到了網友的讚揚,評論區都在說這纔是爲人師表有大愛。是學生們的榜樣
劉老師的做法被網友們稱讚,他的做法值得所有人學習,真正有責任有擔當,相信他的學生也會被教育的和他一樣。
劉老師的事蹟對社會的教育意義無疑是非常好的,劉老師也是全國第15986,同時也是全省第594名捐獻者。
講臺上嘔心瀝血,講臺下用愛傳遞,學高爲師德高爲範
劉老師爲學生們做出了典範,這樣有大愛的老師還有很多,黃山文峰學校的汪清洋;寧陽體育老師宋衛衛;上蔡百尺一中賈興旺;雲南建水李老師等等。
远洋控股:“15远洋05”兑付存不确定性,10月13日起转入固收平台以全价方式转让
有很多老師在用自己的方式傳遞着愛,影響着一屆又一屆學生,有很多的學生正是因爲受到這樣的好老師的影響,也決定成爲一名受人尊敬的老師。
老師也是一種傳承,是一代代的老師用自己的心血,培養出了一個又一個教書育人的老師,才得以讓我國的傳統文化和美德發揚光大。
還有很多老師最初並不是選擇老師這個職業,而是很多年之後決定成爲老師的,那麼不是師範類專業要怎樣當老師呢?
非師範類的專業也是可以做老師的,但是需要滿足一些要求,需要考“教師資格證”,需要注意的是,自己要先提前確定想要當幾年級的老師。
需要考對應年級段的教師資格證,並且學歷是有要求的,初級中學的教師資格證需要大專或以上畢業,高級中學和中等職業教師資格證,是需要本科或以上的學歷才能考取。
這裡的中等職業教師資格證還需要有專業技術資格,或者中級以上工人技術等級的,同時要清楚的是,被撤銷過教師資格證的近5年都不可以再次考教資。
非師範專業的同學考教資容易,但是證件考下之後當老師的過程是比較難的,現在師範專業的學生競爭就很大,非師範類院校的學生畢業後如果想當老師的話是需要付出非常多的。
但是如果是抱着做老師的夢想,一定要當老師的話,筆者這邊總結了考教師資格證的步驟和需要注意的事項,同學們收藏保存。
首先每年有2次教師資格證的考試,分別是每年的3月和11月,報考時間分別提前兩個月開始,就是1月和9月。
報考前需要仔細對照自己是否符合要求和標準,選好要考試的科目和年級,考試分爲筆試和麪試,有3年的有效期。
報名可以在中國教育考試網報名,整個的流程是報名、考試、出成績、報名面試、出面試成績,各項都通過就可以拿到教師資格證了。
多少退休金才能安心退休?關鍵報告揭露:國人財務健康分數不及格
筆者寄語:老師是非常神聖的職業,這個職業能夠成爲高尚的,讓人嚮往的,離不開萬千老師的辛勤付出,筆者希望所有老師桃李天下,春暉四方。
話題:你遇到過什麼樣的好老師?
爲什麼學霸的爸媽大多是“佛系”家長?看了他們的專訪,你就懂了
作者:主創團·楓子
四川樹德,有位叫袁帥的同學高考考了711分的好成績。
記者採訪男孩媽媽教育心得時,媽媽的一番話卻讓評論區炸了鍋,直呼“凡爾賽”。
這位媽媽說了什麼呢?
她說:
“不要把你所有的精力投入到孩子身上去,我跟我孩子都有獨立的空間。
我就跟我兒子說‘只要我們這個過程都努力了就行了,不要太在意結果’,如果家長很在意結果的話,對孩子不太好。”
很多人覺得這位媽媽的教育太佛繫了,畢竟,父母怎麼能不在意成績,又怎麼能不多花時間,花精力在孩子身上?
但縱觀這些年很多學霸父母的採訪,我們可以發現,他們大都覺得自己好像沒怎麼管孩子。
比如這次高考,來自廣東佛山的崔茗揚取得了696高分,談及孩子的教育時,媽媽也說:“我們基本上沒怎麼去關心他的學習。”
爲什麼學霸父母如此佛系養娃,孩子還能如此爭氣?是孩子天生學霸氣質嗎?還是教育就應該要佛系?
爲此,我研究了近年來多位高分學霸的成長經歷,驚訝的發現——
真正佛系的父母,並不是不躺平、不作爲,而是在高壓內卷的環境下,保持好心態,真正做到反內卷、反內耗。
比起成績,他們更看重孩子的心理健康
前段時間,微博上一則信息引發關注:
高二一個班上50人,吃抑鬱藥的竟高達29個!
內卷下,每個孩子都承受着巨大壓力,父母再過分看重成績,無異於堵死了孩子最後的退路。
有相關調查報告顯示,學習壓力是中小學生自殺的首要因素。
其中,每5箇中小學生中就有1人曾考慮過自殺。
與此同時,青少年抑鬱檢出率也在不斷攀升,18歲以下青少年佔比高達30%以上。
這一樁樁數據,無不在提醒我們:
與其焦慮雞娃,不如心態放寬,給孩子一個健康的身心。
畢竟,健康是1,其他的都是0。
一個孩子,若沒有健康的身心,再優秀的成績也都失去了意義。
以749分考上清華的山東省高考狀元王端鵬,他的父母在談及對他的教育時,就表示不希望王端鵬成爲一個“讀死書”的孩子。
平日裡,他們努力培養王端鵬的其它愛好,希望讓他在繁重的學業中,可以通過打籃球,踢足球來釋放壓力。
另外,他們還允許王端鵬廣泛閱讀,包括古典小說、文學、軍事等書籍,王端鵬都有所涉獵。
儘管這些愛好會浪費一些時間,但他們卻覺得很值得,因爲他們覺得孩子的心理健康遠比學習成績重要。
是啊,一時的成績,能決定的只是孩子未來幾年、十幾年的發展;
但孩子擁有的,卻是長達幾十年的人生。
父母放棄無用的焦慮,讓孩子擁有一個鬆弛、平穩心態,纔是父母對孩子最好的助力。
比起伸食指,他們更擅長豎大拇指
在《涼子訪談錄》中,有一個抑鬱症女孩。
普京开始动真格了,美承认在乌驻兵后,俄太平洋舰队进入战备状态
她從小成績中等,但媽媽要求卻很高,所以經常打擊她。
有一次,她好不容易考了97分的成績。她滿心歡喜跑回家,想得到媽媽的表揚,但媽媽非常冷漠地反問她:
“還有3分去哪了?”
那一刻,她如同被迎頭澆了一盆冷水。
因爲媽媽總是否定她,打擊她,所以她越來越自卑,變得畏難,覺得自己就是個廢物。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名詞叫“投射性認同”:當父母把自己的想法、觀點強行投射到孩子身上,長久的壓力之下,孩子就會變成父母所認爲的樣子。
父母說孩子這不行那不行,孩子就真的覺得自己什麼都幹不好,最後變得一無是處。
兒童心理學家孫瑞雪說:
“如果你沒有去否定孩子,她會有極好的感受能力,她充分信任自己的感覺,對任何事情都要尋求自己的判斷和理解,最終,她會成爲一個極具獨立判斷能力和豐富創造力的孩子。”
肯定和捧場,孩子纔會生出自我價值感,內心力量纔會被點燃,纔會擁有奮鬥的決心和動力。
就像來自山東的711分學霸孟令昊,他並非從小就成績優異。
相反,很長一段時間,他一直處在中游,但父母並沒有逼迫他參加各種興趣班、輔導班,反而一直鼓勵和引導他。
即使考砸了,也一直在安慰他。
這就是佛系父母的高明處,不管孩子成績好不好,都不消耗孩子,而是始終給孩子支持、鼓勵、肯定。
一個孩子相信自己能行,他就真的會一步步成爲優秀的樣子。
比起操控,他們更看重親子關係
網上曾有一個視頻很火。
放學路上,小男孩仰着頭滿臉希冀地問:
“媽媽,如果我考上清華呢?”
“那媽媽就會爲你很驕傲呀!”
“那考上了北大呢?”
“也會很驕傲的。”
“那我‘考’上地瓜呢?”
“嗯…….如果你把地瓜烤得又香又軟又甜又美味的話,我也會爲你驕傲的!”
“那我以後就當個烤地瓜的老闆!”
“哈哈哈!恭喜寶貝有了新的願望呀!”
孩子歡快的笑臉,媽媽溫柔的語言,讓人感受到了暖陽般的溫暖。
佛系的父母,很少干涉孩子,反而總是尊重、接納孩子的意願和想法。
這不是撒手不管,而是懂得親子關係重於一切,把愛和陽光灑向孩子。
就像先後把兩個兒子陳德銳、陳德贇送進清華和北大的陳媽媽,她深知自己的文化程度不高,所以對兩個兒子從來沒有高要求,也沒有過多幹涉孩子的學習和生活。
而是主要陪伴兩個兒子成長,照顧好孩子的一日三餐,給他們營造一個和諧溫馨的家庭氛圍,讓他們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學習。
在採訪中,很多狀元們都曾這樣形容自己的父母——“寬鬆、信任、像朋友一樣”。
比如開頭提到的袁帥的媽媽,也一直主張父母要和孩子做朋友。
【繁花盛開──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20周年 新星作品展14】盛浩偉/下班(下)
因爲在她看來,親子關係融洽了,教育自然水到渠成。
親子關係不好的家庭,家庭多是爭吵、爭權,孩子的心理能量在衝突中消耗殆盡。
把孩子處成朋友,父母才能爲孩子提供支撐和力量,讓孩子在長遠的學習中堅持下去。
比起逼孩子,他們更傾向於要求自己
佛系父母不逼孩子,是因爲他們知道,孩子不會聽父母的,卻會看父母怎麼示範。
就像白巖鬆說的:“天天在家打麻將的父母,是很難教會孩子讀書的,我認爲在現在的教育裡面,最值得吐槽的是家長。”
父母總是刷劇、逛淘寶、看短視頻,就不要怪孩子玩手機;
父母總是喝酒、玩牌、打麻將,就不要怨孩子總是沉迷遊戲。
父母是什麼樣的人,遠比爲孩子做了什麼更重要。
今年高考,江西考生楊一鳴,總分726,理綜、數學雙滿分。
他的父母就是熱愛學習的人,在家總是以身作則,做好榜樣,營造出書香氛圍。
受父母的薰陶,楊一鳴從小也就愛讀書、愛思考。
任何時候,家長的背影都是孩子最好的榜樣。
华力创通:子公司华力智芯研发的北斗5G融合高精度基带芯片HTG2020项目正常推进
佛系的父母不是沒有要求,只是要求的對象是自己,他們先在自己身上使勁,再用身教帶動孩子。
去年,湖南衡陽有一家三胞胎,三人全部考上了985重點大學。
他們的媽媽,白天要上班,下班要做家務,日常已經很累了,但媽媽卻始終堅持每天自學,甚至逼着自己考上了教師資格證。
三個孩子看到媽媽如此積極進取,自然也就跟着努力學習,變得自律又上進。
德國著名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說:“教育的本質是一棵樹動搖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那些整天生活在催促、高壓、高要求中的孩子,累積了太多心理壓力,反而容易對學習失去熱情,成績很難優秀。
父母把精力收回在自己身上,修煉自己,做好榜樣,纔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耶魯大學的教授威廉·德雷謝維奇在《優秀的綿羊》一書中寫道:
“我看到過我身邊不少朋友,爲了成績和簡歷,不惜犧牲自己的健康、友情、愛情、個人探索、課餘活動等等,而這些犧牲恰恰又是構建一個人內心和靈魂的基石。”
學習,對孩子來說,就像一場歷時久遠、不斷挑戰自我的馬拉松。
父母不焦慮、不內卷、不內耗,擁有一個良好心態,孩子才能自由舒展,活出精彩。
願天下父母,都能對孩子的成長多一點接納,少一點指責,多一點鬆弛,少一點逼迫。
做一個智慧的佛系父母,是你孩子一生之幸。
共勉!
今天繼續和大家分享《菜根譚》中的名言格句,學習古人的處世智慧。
一、我有功於人不可念,而過則不可不念;人有恩於我不可忘,而怨則不可不忘。
點評:如果我們幫助了別人,要學會忘記,不要記在心上,但對別人犯下的過錯,一定要牢記在心,不可忘記。別人有恩於我們,一定要牢記在心,不可忘記;別人做了對不起我們的事,要學會忘記,不要念念不忘。
二、小處不滲漏,暗處不欺隱,末路不怠荒,纔是真正英雄。
點評:爲人處世,在細微的地方,不要馬虎大意;在沒人看到的地方,不要自欺欺人,做見不得人的事情;在窮途末路的時候,也要振作精神,奮發向上,不可消極懈怠,能做到這三點,纔是真正的英雄好漢。
三、憂勤是美德,太苦則無以適性怡情;淡泊是高風,太枯則無以濟人利物。
點評:用心、勤勞,是一種美德,但如果做得太過分了,就會使生活失去樂趣。淡泊寡慾,是一種高風亮節,但如果做得太過,也就無法濟人利物,對社會做出貢獻了。
四、事窮勢蹙之人,當原其初心;功成行滿之士,要觀其末路。
點評:對於那些在事業上陷於困境、已經窮途末路的人,我們應該體諒他們,而不是嘲笑他們,因爲當初他們也是有一顆拼搏上進之心的。
對於那些事業成功、風光無限的人,也不用羨慕嫉妒,應該看看他們是否能夠長久下去,最後結局如何。因爲很多人的成功,往往都是曇花一現,飛得越高,摔得就越重。
五、有才無德,如家無主而奴用事矣,幾何不魍魎猖狂。
點評:一個人如果只有才能,而沒有品德,那就好像一個家庭沒有主人,完全是由僕人當家做主,沒有約束的僕人,肯定就肆無忌憚,變得越發猖狂起來了。
六、棲守道德者,寂寞一時;依阿權勢者,淒涼萬古。
點評:德不孤,必有鄰,一個能夠堅守道德底線的人,雖然有時候會感到一些寂寞,但早晚會遇到志同道合之人。那些阿諛逢迎,喜歡攀附權貴的人,雖然一時風光無限,但卻會留下千古罵名。
七、曲意而使人喜,不若直節而使人忌。
點評:如果只有違背自己的心願,才能獲得他人的歡心,那還不如剛正不阿,直言不諱,雖然使人忌憚,但卻可保持我們的一顆赤子之心。
在虛擬工廠的國暴風雨戰機,BAE將大量引用人工智慧與虛擬實境來設計戰機。(圖/BAE system)
負擔研發英國「暴風雨戰機」(Tempest) 的BAE公司,將要先在蘭開郡建立「智慧工廠」,它具備高度自動化機器人、3D列印機具,人工智慧測試等最先進的製造技術,是暴風雨戰機的前期投資,預計要耗費數百萬英鎊。
新阿特拉斯(New Atlas)報導,BAE在新聞稿中說:「我們要善用英國最好的創新技術,爲未來的軍用飛機生產,開發了一套數位化智慧工廠。這所工廠將利用自動化機器人、虛擬實境藍圖設計,同時提高了設計飛機的效率,並降低原型機制造成本與出錯的可能。
BAE的智慧工廠,大量應用自動化技術、3D列印。(圖/BAE system)
BAE所形容的智慧工廠,很類似科幻電影「鋼鐵人」當中,東尼史考特設計鋼鐵服的過程,先利用虛擬實境設計藍圖,並應用人工智慧來模擬成品的性能,甚至可以預估應該使用哪些材料來製作,再交由3D列印機把零件一一造出,最後交給機器人來組裝。
BAE表示,現代航太工業的最大瓶頸之一,就是傳統的工程和製造技術太慢了。新式戰機可能要花費數十年,甚至幾代人的時間才能投入使用,結果問世以後,飛機已經過時了。因此智慧型工廠相當有必要。他們與40多所英國高等學校與學術單位合作,已經具備了智慧工廠的技術,包括力量更強、精準度更高的機械手臂,可以實現極低公差的精密組裝作業。
英國在2017年提出下一代戰機「暴風雨」(Tempest)的計劃,已經得到義大利和瑞典的合作意願,所有參與國都希望看到戰機早點問世,於是BAE希望通過結合新的生產工藝,大大縮短開發和生產時間。
現在的英國大學QS前50基本是對雙非學生沒什麼人權的,太捲了。雙非屬於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的程度,除非你是一些中外合作的一本雙非,比如寧諾、西浦還有UIC這類的逆天學校,否則基本盡數會被放在最後一輪。也不能說完全不要,但基本是不帶正眼去看的。
國內的雙非學生的苦,誰懂?雙非的學生現在要麼轉戰澳洲,成績好的,基本一樣橫推,最強的墨爾本也有機會拿到。悉尼和莫納什這種基本等於白菜價。換個賽道感覺幸福多了。但如果你還堅持英國,只能曲線救國,挑人家不想去的專業,冷門的,自己去撿漏,去試探,去海申,用量取勝。人生多艱,不足爲外人道也。
今天我們聊下,會把國內雙非學生當寶對待的英國大學,確認過眼神,是會對你們拋橄欖枝的學校。保底什麼的,別猶豫。
No.1 Cardiff
卡迪夫作爲威爾士首府學校,人氣值其實一直不高不低,屬於那種小透明學校。你往強了吹這個學校,這個學校又沒特別硬核的東西拿的出手。你往弱了削,這個學校又生命力頑強,的確不是那種差學校。
這個學校地理位置也相對尷尬些,很多國內學生有喜歡倫敦的,有喜歡英格蘭其他城市的,有獨喜歡蘇格蘭的。唯獨特別喜歡威爾士的幾乎難尋。
卡迪夫本身在英國本土reputation沒得說,畢竟首府城市學校,在當地號召力是沒得說的。但這個學校整體風格和國際學生八字不太合。最大的不合是他們的強項是醫學這類的。然後傳媒這種,商學院也還湊合。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所以這個學校就很讓中國學生喜歡的起來,外加這些年QS也是不升反降的,各類感觀方面就又差點意思。
這個學校關鍵分數要求不低,屬於在QS100後分數要求相對偏高的,就同樣保底的話,卡迪夫也很沒有歸屬感。於是這個學校會經常在不少學生的選校list裡面玩消失。
但話說回來,Cardiff這個學校對中國學生是夠意思的,學費漲幅最小的就這個學校了。而且給獎學金也是相對最多的一個學校。人家專業其實也不算弱,因爲生源不夠飽和的問題,對國內雙非學生也是極爲厚待。而且在校老師很nice,沒有那些有的沒的事情,基本不搞學生心態。英國都在罷工,Cardiff的老師參與罷工的都少。
這個學校不管你雙非到多靠後,都有專業能給你接盤。除了傳媒類的課程難度高點,要分多點。其他沒太大問題。屬於有點東西的學校,而且需要中國學生嗷嗷待哺。
No.2 Newcastle
紐卡這個學校是在役的offer機,對中國學生的熱情不用我說。而且學校很上道,十分喜歡打榜,這幾年估計沒少充值,在QS排名上高歌猛進。屬於最有希望殺進前百的一個學校。逆襲的有點上頭,比在讀學生更爭氣的那種。真的是那種,可能你以爲你100後畢業的,幾年後,忽然發現自己學校QS前百了。
這個學校也是懂創收的,這幾年申請量在QS100-200範圍內屬於執牛耳者。尤其是有些專業,申請量不低於曼大的一些熱門專業申請量的。喜歡紐卡的相對來說,國內雙非最多。也有些211或985考慮他們家的核心優勢專業。比如口譯這類的。
這個學校對雙非的態度是喜歡,但不盲目喜歡,會分層次,你學校排名越靠後,想入讀,你需要給出的分數足夠高才行。所以儘管受雙非,也會分三六九,也會有優先級。
紐卡這個學校和卡迪夫有很大的不一樣的點是,它真的很懂中國學生的需求,估計國內的市場早被他們摸透,創收,offer機,以及開設的專業方向,他們該有的都有。特別配合,而且姿態很低。搞得學生申完之後如沐春風的。
他們申請量也的確比較大,是QS100後爲數不多的,熱門專業會收申請費的學校。連leeds都不收申請費,它敢。而且留學生還買賬,並且申請量不減,這就挺厲害了。
我個人的意見是,紐卡拋開中國學生多,創收等問題。本身來說是寶藏學校。本身學校夠綜合,你幾乎所需要的專業都可以找到。而且人家的確姿態低,未來也有入駐前百的希望。雖然這個希望可能在幾年後實現。但也是有盼頭的。它遲早要上位,就看你願不願意牽手了。
總了個結:其實不單純去看QS排名的話,只是在英國本土,Cardiff或Newcastle這種學校人家都是羅素成員學校,還有york這種也是。你說比什麼leeds或Southampton差嗎?本土根本沒這種感覺的。當地學生基本都是就近上大學,除非牛劍以及更好的,纔會讓他們額外高看。
就打個對比,就都是211,或都是985,你又不是那種國內top10的985,其實分不出個高低來。專業還能分出是不是師資夠強,資源夠多這種。
你說是吧,但國內學生就吃QS這套,於是有些再QS100以後的各方面其實要處處被牽制,也是挺難受的。
爲對抗美艦(圖右下)兵臨大陸南海島礁(上圖),大陸軍事專家建議,必要時不惜以軍艦(圖左下)撞擊美艦。(圖/大陸網站)
美軍正準備派艦艇或飛機兵臨中國南海島礁12海里。中國軍事專家認爲,必須堅決捍衛主權,必要時,可以採取撞擊的方式迫使美艦退出中方島礁12海里。
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司令斯威夫特23日表示,美國如果靠近中國南海島礁巡航,是爲了凸顯國際法,無意針對特定國家。另外,路透報導,美國「可能計劃數日內」派遣軍艦或者軍機進入12海里範圍,這些都反映中方對於南海的反制行動已刻不容緩。
中國南海研究協同創新中心研究員邢恩碩接受《環球時報》採訪時表示,中國目前尚未在南海劃定領海基線,如果採用美國所謂12海里領海的說法,就等於認同美國爲中國確定領土範圍,這是不能被接受的。
邢恩碩認爲,目前狀況下,出於安全考慮,可以暫時將南沙相關海域視作「安全警戒區」,範圍大小可根據防禦島礁的安全需要確定,如12海里或其他的寬度,以防止外國艦機接近。
在軍事準備方面,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中國軍事專家指出,中國可通過3種途徑來提高對相關海空區域的偵察預警能力。第一步是派出大型驅護艦、警戒機、預警機和無人機對南海廣大海域及其上空進行大範圍探測,同時也要動用衛星資源,對美方艦隊、飛機進行主動偵察。
第二步,對幾處中方控制、特別是正在進行建設的島礁周邊進行重點監控。
第三步,應該藉機向幾個面積較大、條件許可的島礁部署機動情報雷達。
專家指出,處置試圖進入中方島礁12海里的水面艦艇相對來說較爲容易。中方可以一對一地對美方艦艇進行盯梢,同時在島礁附近派遣巡邏艦艇,這樣在發現美方艦機有進入中方島礁12海里區域內的動機時,可以採取並排航行、外逼等措施,極端情況下,可以採取撞擊的方式迫使美方退出中方12海里線。
專家認爲,採取撞擊,既可避免發生大規模的熱戰,又能以最強烈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意志,捍衛中方主權。當然,爲了嚴防發生擦槍走火事件,中方必須派遣一定數量的潛艇、飛機以及搜救力量實施支援,同時需做好記錄,留好證據。
如果美軍以飛機兵臨島礁,中方處置可能就麻煩多了。因爲中方最近的軍用機場距離南海諸島仍然有相當距離,長期保持在這些島嶼上空的戰鬥機巡航比較困難。而美方騷擾飛機則很有可能是類似P-8A這類長航時飛機甚至是無人機,中方很難派遣戰鬥機進行長時間伴飛。而進入中方島嶼12海里上空則是幾分鐘的事情,臨時起飛肯定來不及。對付這類飛機,中方在必要的時候可以派出大型飛機,例如轟6轟炸機進行伴飛攔截。
美空軍部助理部長於國會透露B-21原型機已製造完成,不過《空軍雜誌》稍後稱是她口誤。圖爲建造中的B-21臨時機棚。(圖/美國空軍)
美國空軍官員8日於國會透露,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Northrop Grumman)已完成2架下一代戰略轟炸機B-21原型機的製造,並預計於2022年中期進行首飛。不過《空軍雜誌》(Air Force Magazine)稍後指出,此發言應是空軍官員口誤,B-21原型機尚未正式完工。
美國空軍部主管武獲、技術和後勤(Acquisition, Technology & Logistics)事務的助理部長柯斯蒂羅(Darlene Costello),8日在出席聯邦衆議院軍事委員會(House Armed Services Committee)聽證會時表示,美國空軍有2架已製造完成的B-21原型機,並需要一段時間才能通過所有測試。
新聞網站「The Drive」指出,雖然美國空軍並未透露其他細節,但可以肯定的是,這2架原型機將迅速展開一系列地面測試;由於製造地點爲加州棕櫚谷(Palmdale)的美國空軍第42號廠區(Air Force Plant 42),測試地點預計是同樣位於加州的加州愛德華空軍基地(Edwards AFB)。美國空軍「快速能力辦公室」(Rapid Capabilities Office)主管華登(Randy Walden)先前則表示,B-21的預定首飛時間已自今年12月,改爲2022年中期。
不過《空軍雜誌》稍後指出,B-21原型機尚未正式完工,並在引述柯斯蒂羅發言時,將「built」改爲「[being] built」,代表她當時雖然說已製造完成,但其實是口誤少說一個字。
在先前公開的2022財年預算需求中,美國空軍要求的B-21計劃經費較今年高出3000萬美元(約新臺幣8.3億元),達28億7300萬美元(約新臺幣795億元),理由是「爲B-21的初期生產做準備」。
據寶安日報消息,十一假期,西灣小學拆除重建工程建設現場工人們緊張有序地開展施工作業。
此項目對原有學校進行整體拆除重建,按照60班共計2700個學位的標準建設,計劃竣工日期爲2024年8月31日。
爲確保2024年秋季學期能如期投用,施工方正搶抓施工進度。
據中建一局西灣小學拆除重建工程項目負責人王猛介紹,西灣小學拆除重建項目是重要民生項目,爲了高質量完成今年的施工任務,國慶期間,50餘名工人和管理人員選擇堅守崗位,超過15臺大型作業車奮戰在施工一線,利用假期奮力推進項目建設。目前,項目組已超額完成現階段施工任務,工程進展一切順利。
深圳市寶安區西灣小學,原西鄉街道中心小學,前身爲1895年創辦的錦庭書室,是西鄉教育的發源地,是寶安區第一所省一級公辦小學。
西灣小學以“自主、揚善、慎獨、躬行”爲校訓,倡導“爲人求真、爲學求實”的校風,崇尚“教者儒雅、以研爲樂”的教風,彰顯“學者如渴、以思爲悅”的學風,實施“以愉快成就學業、以知識博大胸懷、以創新激活生命、以智慧奠基未來”的素質教育,提出“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現代小公民”的育人目標,辦學效益顯著。
第六屆全國大學生人力資源管理知識技能競賽(精創教育杯)第二大區賽暨高峰論壇在廣州新華學院隆重開幕
爲全面貫徹落實《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實施方案,進一步推進實踐育人工作開展,加強就業創業教育,促進創新人才成長,推動經管類特別是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搭建全國各高校專業交流平臺,爲期兩天的第六屆全國大學生人力資源管理知識技能競賽(精創教育杯)暨高峰論壇於5月15日上午在廣州新華學院東莞校區隆重開幕。共有來自廣東、廣西、湖南、海南等地的50多所本科院校參賽。
第六屆全國大學生人力資源管理知識技能競賽(精創教育杯)第二大賽區暨高峰論壇合影師生留念
百名師生共聚廣州新華,共話人力資源發展
本次大賽由中國人力資源開發研究會大學生知識技能競賽理事會主辦、廣州新華學院公共治理學院承辦,浙江精創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術支持。
中國人力資源開發研究會常務理事兼中國人力資源管理知識技能競賽理事會副會長李中斌教授、中山大學嶺南學院博士生導師王曉暉教授、廣東省人力資源研究會學術委員會委員賴凌雲先生、浙江精創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燕女士、浙江精創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餘震傲先生,以及廣州新華學院副校長李中生教授,廣州新華學院公共治理學院院長徐文俊教授、副院長羅亮梅副教授,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學科帶頭人徐剛教授,人才發展與服務研究中心主任柳飛紅博士、副主任黃俊元副教授、研究員孫朝輝副教授、黃淇梵副教授出席大賽。
廣州新華學院副校長李中生教授致辭
李中生在開幕式上致辭中代表學校及王庭槐校長對來自南方四省區的300多名參賽師生表示熱烈歡迎。對於本次競賽,他提出三點希望:一是希望學子們“競賽有青春”;二是希望老師們“論道有鴻儒”;三是希望大家“談笑有‘華陽’”。李中生在致辭中感謝各界同仁和兄弟院校對廣州新華學院的信任,希望通過以賽促教、以賽促學,共同爲推動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中國人力資源開發研究會常務理事兼中國人力資源管理知識技能競賽理事會副會長李中斌教授致辭
李中斌在開幕上致辭中對來自四省、自治區的參賽選手表示歡迎,並感謝廣州新華學院與浙江精創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對人力資源管理學科的關注。李中斌表示,學生的才能應與國家命運融合在一起,共同建設實踐實訓的交流社區。爲表達對大賽成功舉辦的寄望,李中斌現場賦詩一首:“身無半畝書萬卷,安拙傲無寢難安。南北驅馳笑平生,夙夜橫戈海色寒”。最後,李中斌教授預祝本次大賽圓滿成功,並祝願各位選手在區域賽中脫穎而出,在決賽現場相見。
浙江精創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燕女士致辭
楊燕代表協辦單位在開幕上致辭,表示,今天是大區賽拉開序幕的起點,她代表精創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歡迎各個參賽隊伍的到來,對主辦方以及志願者的辛勤工作表示感謝。對於商科實踐教學的發展,她認爲未來走向將更有趣、更實用、更智能。
大賽裁判長李中斌教授代表裁判小組宣誓
參賽學生代表鄭少丹同學宣誓
開幕式上,大賽裁判長李中斌教授代表裁判小組宣誓,堅持公平、公開、公正的裁判原則,倡導“科學、文明、公平”競賽,保證本次大賽順利進行,力爭賽出水平、賽出風格。來自廣州新華學院的學生鄭少丹代表參賽選手宣誓:參賽隊伍將持嚴謹認真的態度,遵守比賽規則、賽場紀律,尊重裁判和選手。
高峰論壇聚焦“數字化”,助力高質量人才培養
本屆高峰論壇圍繞當下人力資源管理面臨的諸多問題與挑戰展開研討,旨在爲全國人力資源從業者提供高端、前沿的交流平臺,助力企業、高校提升人力資源管理水平和教學科研能力。四位來自學界和業界的大咖分別從人才賦能、組織管理、人才培養、實驗教學等角度分享人力資源管理領域的最新趨勢、前沿技術與最新實踐。
中國人力資源開發研究會常務理事兼中國人力資源管理知識技能競賽理事會副會長李中斌教授、中山大學嶺南學院博士生導師王曉暉教授、廣東省人力資源研究會學術委員會委員賴凌雲先生、浙江精創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餘震傲先生4位專家學者,分別以“基於人才賦能系統理論的人資專業能力建設”“新民主革命時期中共黨建的成功經驗與紅色管理”“VUCA時代敏捷的人才培養體系”“數智化時代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實驗教學探索與實踐”爲題作專題講座。
中國人力資源開發研究會常務理事兼中國人力資源管理知識技能競賽理事會副會長李中斌教授作題爲“基於人才賦能系統理論的人資專業能力建設”專題講座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博士生導師王曉暉教授作題爲“新民主革命時期中共黨建的成功經驗與紅色管理”專題講座
廣東省人力資源研究會學術委員會委員賴凌雲先生作題爲“VUCA時代敏捷的人才培養體系”專題講座
浙江精創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餘震傲先生作題爲“數智化時代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實驗教學探索與實踐”專題講座
據瞭解,本次第六屆全國大學生人力資源管理知識技能競賽(精創教育杯)第二大區賽暨高峰論壇旨在通過競賽及高峰論壇搭建起研究會、院校、企業共同參與的協同育人平臺,進一步推進產學研的深度合作,促進理論研究和實踐運用緊密結合,更好地探索人力資源管理實踐教學的新思路。
作者:主創團·哎呀媽
這段時間期末考,後臺收到不少父母留言,大多在反映孩子的學習問題:
“平時作業寫到十一二點,週末也沒放鬆,可就是學不會,跟個呆瓜一樣。”
“問他懂沒懂,都說懂,一考試就全不會了。”
“沒少投資,帶他學這學那,結果沒見他有多突出啊。”
再出新招!韓國全新「辣雞醬甜甜圈」登場 超擬真炸雞外型、甜鹹辣3種滋味吃得到
在父母看來,孩子不是不學習,而是學的效果差。
明明沒少花心思在孩子身上,可感覺和別人比起來,差不止一大截。
下不去口!盤點台日韓Krispy Kreme可愛甜甜圈,萌翻全場捨不得吃
最糟糕的,還不是孩子學“廢”了,而是整個狀態直線下降,開始擺爛、躺平、厭學……
想想現在的教育,多的是父母看不透的困境。
真希望孩子好,一定要認清這些現實,別再做無用功,白費力氣了。
假努力式的勤奮,比真懶惰更可怕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這樣的現象。
不愛用智慧型手機也能叫車!Uber增新功能 可用「這方式」預約叫車
越高年級的孩子,越容易抱怨時間不夠用,作業怎麼寫都寫不完。
有時候寫到快12點,感覺還是有一些英語單詞沒背,書沒看,知識點沒複習。
就連週末,都會藉口說“作業沒寫完”拒絕外出,儼然一副“我超級忙”的樣子。
然而課業和時間總量都一樣,這些竭盡全力學習的孩子,學習效果依舊很不理想。
之前帶班的時候,遇到一個女孩。
每次上課總是坐第一排,老師說什麼她都記得特別認真,整個本子寫滿了,還有五顏六色的熒光筆痕跡。
下課老師在現場答疑,她也湊到前面去聽。
問她是不是有什麼問題要問,她半天說不出話來,愣愣地回了一句“我再消化消化”。
原本想着,像她這麼認真、努力的孩子,考試一定沒問題。
可結果出來,她很多科目都不及格,大部分答錯的題都是因爲理解不到位。
後來專門找她聊,才發現果然是方法出了問題。
表面上看,她絕對是勤奮的,但力使錯了位置。
比如做題的時候,不懂就翻答案,看完就以爲自己懂了;學習沒什麼規劃,想到啥就學啥,很難有量的積累……
現實中,這樣的孩子不在少數。
看到他們整天埋頭苦學,不像會偷懶的樣子,父母一般也就勸他們“再努力”點,想方設法給他們打打雞血,言語刺激一下。
至於孩子狀態上不來的原因,父母很少過問,也不知道怎麼引導和理清。
就這樣,孩子越學越不會,一直惡性循環下去,嚴重打擊了學習的自信心和動力。
有續作?Steam極度好評《查爾斯小火車》心得:童年陰影長腳了 酸黃瓜女士你別吵!
“假努力”的勤奮,不是懶,卻比懶還可怕。
因爲父母被孩子“用功”的一面欺騙了,很難找到能幫助孩子改變的契機。
過分拼天賦,90%的失敗率
想起之前一則很魔幻的新聞。
重慶有位爸爸,想着上高三的兒子數學比較薄弱,想都沒想就花21萬報個補課班。
結果摸底考試成績出來,兒子只考了59分,連及格線都達不到,和自己預期的100多分相去甚遠。
很多人笑這位爸爸傻,白花了那麼多錢啥都沒得到。
但在爸爸看來,只要能提高兒子的成績,再貴也願意投資,畢竟分數決定孩子未來的出路。
當父母的或多或少有種危機感,很怕自己給得不夠多,讓孩子輸在起跑線。
所以只要有能力的,孩子需要的都會盡可能滿足,努力挖掘孩子身上的潛能。
前幾年有項研究報告指出,中國父母對孩子參加課外輔導的支出慾望較強。
其中31.6%的父母表示“給孩子報輔導班,不管花多少錢都願意”,26.6%則“願意拿出家庭可支配收入的一半用於孩子的課外輔導”,34.5%認爲孩子在課外輔導上的支出上限是家庭可支配收入的20%。
一位西安爸爸在採訪中坦言:
“一個暑假一兩萬元其實是常規支出。
如果參加國外遊學,那基本上就是兩萬元起跳。雖然自己不過是普通家庭,會感覺吃力,但沒辦法。
就算不是指望孩子成名成家,就是希望孩子見見世面,找到自己的特長所在。”
話是這麼說沒錯,但盲目地用不切實際的標準要求孩子,傾盡一切把自己當成孩子的印鈔機。
最後的結果,可能會讓孩子對自己的條件、能力產生錯覺,嚴重破壞他的認知和自驅力。
見過太多的孩子,因爲早早被父母逼着學這學那,剛開始確實“出類拔萃”。
展間實車首次曝光!Toyota YARiS Cross三車型72.5萬元起熱烈預售中
但一段時間後,基本看不到他們活躍的影子,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個“傷仲永”的故事。
教育,不是軍備競賽,更不是拼命把水桶灌滿,逼孩子竭盡全力發揮所學。
一個早早就精疲力盡的孩子,永遠走不到最後,不可能看到真正屬於自己的勝利曙光。
所有的優秀,離不開孩子的自律
這段時間高考陸續放榜,不少人再次將目光對準考高分的學神們。
成都七中的張藍月,高考分數公佈的當天,上網一看712分,查完就睡了,被網友稱爲“淡定姐”。
這樣的平靜,源於她一如既往的底氣。
從小到大,她勤奮刻苦,信念堅定,不僅在學習上花時間和精力,就連平日的生活,都保持高度的自律。
不管是學習計劃的制定,還是日常的複習,她都十分嚴謹,認真對待。
家庭教育上,父母對她很信任、民主,幾乎不會過多去幹涉或參與她的學習,完全由她做主。
所以她基本不用父母太操心,平時也不過度沉迷手機等娛樂活動。
另一位,江西南昌的楊一鳴,憑藉726的高分成爲當地高考史上第二個理綜滿分獲得者,還刷新了歷史最高總分。
別人好奇他是怎麼學的,答案很簡單:
他從小自律過人,幾乎泡在圖書館裡長大。中考、高三模擬考,每一次都名列前茅。
還有前不久被保送到北大的安徽學霸丁卓立。
雖然上高一時物理學習不是特別好,但父母總會陪伴他、引導他,哪怕再晚也會等他。
這樣的家庭氛圍讓他感到溫暖、舒服,更讓他能心無旁騖地鑽研物理問題。
爲了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丁卓立每天晚上11點半睡覺,早上6點半起來,學習時全神貫注,放鬆時會看小說、跑步、彈琴,轉換學習節奏。
健康管理最強後盾!三星Galaxy Watch6系列搶先登台 8月4日起開放預購
因爲足夠的沉穩、堅定,他的物理進步得飛快,不僅拿下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的金牌,還順利獲得保送北大的名額。
相信看了這些例子,不難發現:真正的學神都超級自律。
他們絕不是單純地悶聲學習,也不是靠父母逼着走,而是自己可以安排好時間,認準方向爲之努力。
想要養出高度自律的孩子,說到底就是喚醒孩子內在的驅動力。
發現他熱愛的方向,給他足夠的獨立空間,必要時陪伴他一起解決問題,給他正確的建議和指導。
更重要是,父母自己要做好榜樣,不懶散,嚴格要求自己。
一個把自律放在重要位置的父母,才能養出一個真正自覺、有自我驅動力的孩子。
當他做事情有方向、目標,併爲之持之以恆,日後他長大走進社會,肯定有大出息。
英國教育家斯賓塞,曾說過一句提醒廣大父母的話:
“記住你管教的目的應該是,培養一個能夠有自制的人,而不是需要一個別人來管制的人。”
也許在教育這條路上,身爲父母的我們總想要鉚足勁給孩子最好的,推他平步青雲。
但孩子的未來,始終是他自己掌控。
我們能陪他走前半程,後面的路,只能他獨自走。
既然如此,那就趁他還在身邊時,豐富他的羽翼,爲他蓄力,讓他擁有足夠的勇氣和能力,探尋後面的一程又一程。
這纔是父母的本分,更是不可推卸的責任。
共勉。
苗栗武榮國小去年已無小一新生入學,家長也陸續讓孩子轉校,全校只剩三名六年級生,他們前天畢業,母校也跟着「畢業」走入歷史。記者胡蓬生/攝影
今年驪歌響起,許多人的母校也將走入歷史。彰化縣大城鄉潭墘國小今年就發不出新生通知書,潭墘村長柯志憲四月僱遊覽車和村民到彰縣府前抗議,高喊「要分校,不要廢校」,他當時忘了心臟裝有支架,情緒激動、心痛如絞,昏倒送醫。
少子化海嘯吞噬一座座校園,潭墘國小隻是衆多消失的學校之一。彰縣府二月函文通知該校今年八月起停止招生,這是大城鄉四年來被廢的第三所小學,地方譁然,鄉民怒問「爲什麼被廢的學校都在大城鄉?」不僅嚴重剝奪偏鄉孩子的受教權,也質疑縣府沒讓地方人士參與決策,過程黑箱。
有學校就有希望 村民盼設分校
教育團體和村民昨天在臺北舉行記者會,柯志憲痛斥政府一手鼓勵青年回鄉,另一手卻關學校,「教育部不應再用殘忍手段對付偏鄉」。
對潭墘村民來說,有學校就有希望,「我們只卑微地要求改爲分校,這樣至少很多人的母校還在,孩子能就近上學」。柯志憲也是潭墘國小校友,雖然畢業半世紀,滿滿的回憶讓他不願見到母校被廢。
教部準則 學生沒40人可廢並校
面對柯志憲的激烈抗爭,彰化縣府只回應「一切依法行政」。教育部訂「國中小學合併或停辦準則」,由各縣市自訂學校停辦人數標準及是否廢並校,關鍵是全校學生未達四十人可以停招、廢並校,一旦成爲退場的警示學校,連續兩年招生不達標,就走廢並校流程。
彰縣府教育處表示,潭墘國小連續四年被評估停招,未來五年新生從九人跌到只剩兩人,加上報到率只有五、六成,「兩名學生,連躲避球都沒辦法打」。這讓抗議村民聽得刺耳,柯志憲與村民組成「反廢校聯盟」,向教育部提訴願,要求撤銷停辦公告。
陳姓家長也反對廢校,他的長子讀潭墘國小,未來還有兩個孩子要入學,感嘆「學校若消失,人口、經濟再也沒翻轉的可能」。高年級的廖姓和兩名劉姓學童都希望繼續讀原校;他們說「這裡很好,我們都不想離開」,因爲大校人多,母校人少,大家像兄弟姊妹,氣氛很溫馨。
零新生報到 武榮國小變「空校」
這場搶救母校的抗爭行動未歇,但少子化趨勢的浪潮已難抵擋。苗栗創校六十四年的大湖鄉武榮國小,下學期零新生報到,將變成沒有學生的「空校」,也將廢校。
武榮國小去年已無小一新生入學,全校僅剩二至六年級五個班、學生共十人。校方雖然提供免費早午餐及課輔,但家長擔心學生數太少、不利學習,將孩子轉學至鄰近的南湖國小,全校僅剩三名六年級生,他們在十六日畢業,武榮國小也跟着「畢業」走入歷史。
南投縣不廢校,二○一七年起可「一人成班」,雖保障偏鄉學童不必並校就讀,但師生少、經費也少,不少學校都出現校舍或設備缺乏維護的窘境。小校的校長最頭痛的問題是校舍普遍老舊,全縣一年校舍維護經費僅一千多萬元,要應付一六一所國中小學需求,遠遠不足。
全臺小校比率排名 製表/洪敬浤、許維寧
好消息!2月27日新西蘭邊境開放 2023學年全面恢復境內註冊入學
近期,新西蘭政府正式宣佈邊境逐步開放計劃。根據這一計劃,自2022年10月起,新西蘭入境簽證將全面恢復正常,以便國際留學生從2023學年開始在新西蘭境內註冊入學。
這一邊境開放計劃共分爲五個階段,第一階段將從2022年2月27日啓動,對從澳大利亞返回的新西蘭居民開放邊境;第二步,從3月13日起,對從澳大利亞以外國家返回的新西蘭居民開放邊境,同時對季節性短期工作人士和高時薪技術工人重新開放工作簽證;第三步,從4月12日起考慮允許其他臨時簽證和工作簽證持有者入境;第四步,不晚於7月對來自免簽入境國家的旅客開放邊境,並考慮進一步開放工作簽證;第五步,不晚於10月全面開放邊境。
同時,新西蘭政府也宣佈了新的國際留學生特殊入境豁免,允許5000名國際留學生自第三階段起入境新西蘭,在新西蘭開始2022年第二學期學習。
本次國際留學生特殊入境豁免是繼早前爲三批共2250名國際留學生提供入境豁免後,新西蘭政府第四次宣佈針對國際留學生的特殊入境豁免。
另外,自2022年3月14日起,進入新西蘭的國際留學生在遵守新西蘭政府相關防疫和入境政策的前提下,將有機會進行自我隔離,而非在集中隔離設施進行隔離。
新西蘭教育國際推廣局(Education New Zealand)對國際留學生返回新西蘭表示歡迎,並稱這一決定再度彰顯了新西蘭對國際教育的不懈承諾。新西蘭教育國際推廣局首席執行官格蘭特·麥克弗森(Grant McPherson)表示,邊境逐步開放計劃是重建新西蘭國際教育的重要一步,爲新西蘭國際教育機構與院校指明今年的工作計劃與目標。
在過去幾年裡,新西蘭教育國際推廣局積極響應國際教育多樣化需求,在全球疫情期間不斷探索國際教育新模式與新渠道,在線課程與離岸學習中心已成爲國際教育領域的重要發展方向。2021年,新西蘭教育國際推廣局與全球領先的社交學習平臺FutureLearn達成合作,開設新西蘭課程專區,彙集超過15家新西蘭教育機構的優質資源,爲全球學生提供高質量線上課程。
新西蘭長期致力於同全球教育機構建立更深入、直接的夥伴關係。隨着中新兩國關係長期穩固發展、教育領域合作不斷深化,新西蘭院校與中國院校開展了許多全新的合作辦學項目、設立了一批合作辦學機構。中新合作辦學不僅爲兩國帶來長期互惠互利,讓中國學生不出國門便能享受新西蘭高品質教育資源,也使得新西蘭院校能夠更加靈活地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所帶來的外部衝擊。有多所新西蘭大學在國際旅行封鎖期間快速反應,與中方院校協同構建學習中心,在充滿不確定性的時期助力學生保質保量完成學業。
李光宇: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理工大學萬方科技學院董事長
TA的高考期待:呼籲儘快推進高考改革,“孩子等不起,國家也等不起”。
【恋爱红晕】这种表情,在诱惑我吗? ~溺爱社长和替身相亲结婚!?
“去年,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高考改革,教育部和各省都有些說法,我擔心改革進程太慢,也擔心改的過程中變味。”李光宇認爲,一定要加快高考改革。他建議,在高考改革上要拿出1978年一刻都不能等、立即就做的勁頭。“當時,教育部已經把方案報到國務院了,鄧小平說去國務院把方案追回來,當年就改,當年就考。”李光宇說,應該拿出當年只爭朝夕的魄力和政治決斷,孩子等不得,國家也等不得。
“內卷”是近年特別流行的一個詞,用來形容某一領域的過度競爭,導致人們進入相互衝突、內耗的狀態。
內 卷典型的例子 就 是教育,國內的教育環境,讓家長焦慮不安,所以在面對中國的優質、 珍稀 的教育資源時拼搶尤 爲激烈:
整個家庭拼上了財力,卻在千萬房價48平米的“老破小”裡奉獻出幸福指數
家長一方無奈放棄事業全職帶雞
從早教、學前、小升初、初升高、高升本,步步艱辛,道道是坎
雞娃、雞爸、雞媽每個週末疲於奔波各個培訓機構
爲人父母之初,讓孩子健康快樂成長的樸素願望,已爲分數折腰
這一切,爲的就是百分之二點四的211!千分之八的985!萬分之三的清北!
家長都想通過教育實現階級的躍層!可萬一孩子高考失利了,所有的努力都付之東流!是不是應該給孩子多個選擇呢?
答案是-帶着孩子去日本吧!那麼日本的教育優勢在哪裡呢 ?
第一點:教育資源均衡、無學區房概念
日本沒有低齡留學,持有經營管理簽證的子女享受和日本國民同等的教育福利,即從幼兒園到初中的免費公立教育。日本教育資源均衡,中小學沒有重點和非重點之分,入學手續簡單。日本更沒有“學區房”的概念的,入學是根據居住的地區不同,由當地的區役所進行登記分配。無論是買房、租房、借住親戚家,都一視同仁。對比國內教育資源不均衡,天價學區房、搖號入學,日本是全球教育最公平的國家之一。
第二點:優質教育及素質提升
日本教育世界排名第九,亞洲第一,日元上的人物全部是在教育、科學、文化界對日本做出了巨大貢獻的人。中日同是東方文化,日語中有60%的中文漢字,語言學習更簡單,相比於西方國家,孩子更容易適應日本的學習和生活。中國的教育更具功利性質,而日本的教育則更強調人的素質提高和鍛鍊孩子的獨立性,從小學起,日本學校就不允許家長接送孩子上下學了。學校有專門的校車,離家近的小朋友會揹着書包自己上下學。雖然中國也在宣傳要提升素質教育和孩子的獨立性,但家長卻困在學歷教育的困境中不能自拔!
第三點:可攻可守的發展空間
日本經濟發達,中國是日本第二大貿易伙伴。經營管理簽證的子女熟悉中日兩國文化,在日本的學習、生活經歷也爲他們的履歷上增加了不少含金量。未來無論留在日本還是回中國就業,都將有更廣闊的發展前景。
第四點:日本對新移民的支持與協助
日本很多學校都有中文招生簡章,不會日文的家長可以向學校申請中文翻譯;很多區役所還有志願者給新移民家庭提供日語補習等服務,大多數政府網站和辦事窗口都提供中文服務,讓新移民快速適應日本的生活,簡直太貼心!
日本憑藉着優質的教育,不斷的吸引更多家長爲了孩子而選擇了在日本創業、定居。辦理經營管理簽證,讓孩子享受日本優質的教育,你愛了嗎?
日本的開學季是每年的4月份,想讓孩子明年4月份入學的家長們,需要儘快辦理了!
※本文中所涉及的政策、條件、週期、費用等內容如有變化,以申請時最新內容爲準。
隨機抽點戰備分隊,進行全要素拉動演練;節日戰備訓練設置疊加特情,持續優化完善戰備預案……中秋國慶雙節期間,全軍官兵枕戈待旦、抓實備戰,以戰鬥姿態守衛家國安寧。
悠悠萬事,備戰爲大。兵不可一日不練,戰不可一日不備。軍人只有兩種狀態――打仗和準備打仗,節假日也不例外。越是舉國歡慶時,越要樹牢“戰爭在今夜打響”的實戰思維,做好“隨時能夠上戰場”的戰鬥準備,盤馬彎弓、利劍出鞘,確保全時待戰、隨時能戰。
戰備戰備,爲戰而備,有備則無患。只有把戰備工作抓得緊而又緊、做得實而又實,時刻保持箭在弦上、引而待發的高度戒備狀態,方能做到“敵未動我先知,敵欲動我有備”,備而有用、用而能戰、戰而能勝。
戰備無假日,備戰全天時。要熟悉戰備方案,清楚自身職責,保持戰備狀態,把手中的槍握得更牢,把備戰的弦繃得更緊;對照戰鬥力標準,用好實戰這把尺子,消除每一個死角、補齊每一塊短板,真正做到人在崗、槍上膛、車滿油,確保一聲令下能夠拉得出、上得去、打得贏。
今年的研究生考試報名人數已經達到了377萬人,競爭異常激烈,很多同學爲此花了一年的時間來準備考研,在這一年的時間當中,大家推了聚餐、沒了旅遊,甚至連吃飯時都在加快速度,爲的就是有朝一日考上理想的大學,進而實現自己的學術夢想,或者說提升自己的學歷,以便於畢業後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
而很多同學在考研過程中都有過這樣一個經歷,那就是向學長學姐尋求考研經驗,並且尋找一起考研奮鬥的研友,從而在日常學習中相互交流、相互鼓勵,進而增加考研的成功率,畢竟考研的過程非常枯燥,有時候學生的心理會出現問題,這個時候就需要同學、研友的鼓勵與幫助了。
此外,考研也是一場信息搜尋的賽跑,每個學校出的考研題目都不一樣(除了公共科目和統考科目),大家需要蒐集往年的考試信息,進而確定複習的範圍。
而蒐集資料和信息交流的一個重要渠道就是加入“考研羣”,羣裡有很多一起考研的同學,也有很多已經考上研究生的學長學姐,大家平時不僅可以在裡面交流學習方法,分享自己的考研心得,也可以在裡面尋求學長學姐的幫助與指導,而且還可以在裡面獲得很多有效、及時的考研信息。因此,基本上每位同學都會加入一些考研羣。
但是在今年的研究生考試中,有些同學就栽在“考研羣”裡面了,這是怎麼回事呢?我們都知道,研究生考試分爲筆試和麪試(複試),筆試就是參加全國的研究生考試,每當研究生筆試結束後,很多考生都會在羣裡討論、吐槽當年的考研題目,或者簡單或者很難,這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筆試以後,如果大家的考研分數比較高,分數超過國家線和校線,那就是通過了第一次“篩選”,考生就能參加學校組織的面試。
而今年的面試就出問題了,因爲研究生複試的題目是在題庫中抽取,而且考生在面試時通過抽籤決定先後順序,這樣一來,有些同學就在前面開始面試(或者網絡面試),而當排在前面的同學面試結束後,很多考生往往“樂於助人”,然後就在考研羣裡面分享自己的面試情況,不小心透露了自己的面試題目,結果被考研羣裡面的考生舉報,於是就惹上麻煩了。
在今年的研究生考試中,中國人民大學取消了22名考生的成績,包括第一名;上海師範大學也取消了30多名考生的擬錄取資格。事情比較狗血的是,上師大這30名同學被處理之後,心裡覺得不服氣,然後這些考生又去舉報了其他人,結果上師大又取消了一部分擬錄取的考生,劇情堪比宮斗大戲。
在此提醒2022考研的考生,在當前的情況下,大家儘量不要再加考研羣了,更不要討論考研的複試題目,萬一自己哪一天說了不太合適的話語,然後被有心人截圖進行舉報,自己反而惹了麻煩事情。正如文中這些可憐的考生,即使已經考上研究生,最後也被取消擬錄取資格,白白浪費了一整年的努力。
你怎麼看待舉報別人的考生?是因爲追求正義還是其他的原因?歡迎留言交流。
很多學生提起數學都會覺得頭疼。一個普遍的狀態是,一講全會,一做全不對,排除計算上的問題,數學抽象的思維方式,注重應用能力的學科特點,都是給大家帶來困難的原因。
在初三總複習階段,由於知識點涵蓋面廣,更加深了數學帶來的困難。無論平時成績如何,想要提高數學成績,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對於孩子們來講,最重要的是找到方法怎麼才能更好地去掌握好我們初中數學知識點,以便更好地去運用我們的數學知識。
爲了幫助孩子們可以更好地掌握好我們數學中的基礎知識,提高成績,老師今天,特意爲大家總結了一份關於我們最全初中數學知識彙總框架圖,三年知識一目瞭然,中考必備的好資料,超級實用,建議家長們替孩子珍藏,從而讓孩子更好地查漏補缺。
第三部分《函數與圖象》知識點
金秋盛大啓航
由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以下簡稱交流協會)舉辦的第23屆中國國際教育年會暨展覽(以下簡稱年會)將於2022年10月25日-11月12日在北京、上海等地隆重召開。其中,年會主體活動(全體大會、平行論壇、項目洽談、展覽展示及配套活動)將於11月10-12日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召開,中國國際教育展將於10月25日-11月12日分別在廣州、成都、上海、北京四地巡展。
一、凝聚教育國際合作共識,打造中國主場“教育會客廳”。
作爲國務院批准、教育部大力支持的國際教育領域全年最重大標誌性活動之一,年會是中國推進教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要舉措,也是主動向世界開放教育合作的生動實踐。本屆年會以“適應與改變-重塑我們的教育”爲主題,是中國積極響應聯合國教育變革峰會倡議,以實際行動踐行人類教育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新探索。近百場會議論壇、項目洽談、展覽展示、行業社交等精彩活動廣邀近4000名全球教育界精英及政府、企業、社會各界代表,共同聚焦全球教育發展之“變”,匯聚全球教育精英之“智”,催生教育引領社會發展的新動能。
二、見證德國教育強勁實力,共續中德教育合作新篇。
2022年值中德兩國建交50週年,德國擔任年會主賓國。過去50年來,中德教育交流與合作深入發展,在師生流動、語言教學、人才培養、職教培訓等領域取得豐碩成果,兩國互爲對方最重要的教育合作伙伴之一。本屆年會將舉行中德高等教育創新人才培養研討會;在中國國際教育展上,將有16家德國教育機構參加在北京、廣州、成都、上海等4地的展覽活動。
三、雲集全球行業精英領袖,共謀教育創新變革之道。
全體大會將於11月11日上午舉行。開幕致辭環節,教育部領導將受邀發表講話,向國際社會宣介“二十大”精神,迴應國際社會對中國教育發展的期待,闡明中國以更高水平的教育對外開放促進全球教育更高質量發展的決心和誠意,貢獻以數字化轉型賦能全球教育變革的中國方案,推動全球教育務實合作。同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1屆大會主席Santiago Irazabal Mourão,主賓國代表——德國駐華大使傅融也將爲大會致辭。交流協會會長、教育部原副部長劉利民將擔任開幕致辭主持人。主旨發言環節,全國人大常委、全國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江小涓、北京大學校長龔旗煌、西安交通大學校長王樹國、香港大學校長張翔、德國大學校長會議主席Peter-André Alt、帝國理工學院校長Hugh Brady、世界職業院校與技術大學聯盟主席Dawn Ward、英特爾公司首席執行官Patrick Gelsinger、江蘇省錫山高級中學校長唐江澎將依次發表主題演講,以不同身份和視角論述對未來教育變革和可持續發展的思考,共同帶來一場無國界的教育思想碰撞。
此外,本屆年會創新設置2場特邀專題演講,邀請到中國科學院院士高福博士和奧斯卡獲獎導演兼製片柯文思(Malcolm Clarke),他們將通過各自專業視角爲參會代表帶來對“科研工作的創新與突破”“中國故事的影像敘事與國際傳播”的精彩解讀與詮釋。
融貫中外教育思想精粹,激發教育變革創新勢能。
作爲中國最大的國際教育交流平臺和中外國際教育工作者學習交流、分享研討的重要舞臺,年會首次面向全球徵集優質提案,舉辦40餘場高質量分論壇及項目宣講,邀請近500位國內外領軍教育學者、知名企業家、國際組織代表圍繞如何激發教育創新發展能力,加快推進數智化時代教育轉型升級,強化教育協同合作能力,創新人才培養機制等重點議題開展探討,爲全球教育變革提供指引。
五、發佈多份中外智慧成果,引領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
年會期間將發佈《CEAIE2022年度職業院校國際化發展報告——高等職業教育中外合作辦學現狀》《職業院校境外辦學實踐指南和案例分析》《2022年度中外合作辦學年報摘要》《疫情背景下來華留學地方調研報告》《高等學校來華留學教育質量年度報告》《卓越高中國際項目評價規範》等6份權威報告、最新成果及評價標準,解讀最新政策、研判教育發展趨勢,爲院校國際化戰略制定和實施提供有益參考。
經國家新聞出版署批准,作爲我國教育領域第一本公開出版的國際交流與合作類雜誌,由教育部主管、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主辦的《教育國際交流》雜誌創刊儀式也將在全體大會上正式亮相。
六、網羅全球頂尖教育機構,打造國際共享合作平臺。
項目洽談是年會重點針對中外教育工作者推出的面對面資源對接服務,通過展覽+洽談融合形式爲來自中國及海外的所有參會院校、教育機構和企業提供高質量、專業化的全球性合作洽談平臺,助力中外教育機構建立務實合作。截止目前,項目洽談共吸引海內外171家優質教育機構參與,覆蓋德國、加拿大、俄羅斯、愛爾蘭、英國、美國、新西蘭、瑞士、日本、芬蘭等25個國家和地區。
七、創設多樣主題展示活動,彙集中外優質教育資源。
(1)中國國際教育展——官方展團權威領銜
作爲國內規模最大、最具影響力的國際教育展會之一,2022中國國際教育展將於10月25日-11月12日在廣州、成都、上海和北京巡迴展出,展覽總面積超10000平方米。本屆教育展由奧地利、加拿大、芬蘭、法國、德國、愛爾蘭、日本、新西蘭、西班牙、俄羅斯、瑞士、英國、美國及澳門特別行政區組成等14個“展團”,集結全球28個國家和地區的200多所海內外院校機構參展,舉辦40餘場留學與擇校講座。教育展堅持“線下+線上”混搭模式,通過院校參與實體展或在線遠程交流兩種方式,全方位展示各國各地區的優質教育資源,滿足多元化求學需求,繼續帶來本年度最權威、最及時、最全面出國留學及合作辦學政策諮詢與擇校指南。
(2)教育場景展——前沿成果集中呈現
由教育數字化應用場景展領銜的近10場主題鮮明、風格多樣的教育場景展以及近40所國內院校組成的海報成果展等各類交流展示活動將爲不同類型的機構量身打造多樣展示互動空間,集中展示中國在教育數字化領域,國際化建設等方面取得的發展成果與創新理念,爲參會代表帶來更豐富多元的線下體驗與交流機會。
“志合者不以山海爲遠”,第23屆中國國際教育年會暨展覽誠摯邀請全球關心和支持國際教育發展的政策制定者、專家學者、行業精英、企業領袖一起,共商國際教育合作大計,共繪國際教育發展藍圖,同心聚力應對全球問題和共同挑戰,爲推動全球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助力建設後疫情時代的美好世界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官方展團介紹
一、時值中德建交五十週年,德國應邀成爲主賓國
2022年中德兩國迎來了建交50週年紀念,50年來,中德雙邊關係不斷邁上新臺階。活躍於中國國際教育展的德國國家展團,此次已經是第二次成爲主賓國。
今年,德國展團依然實行線上和線下並行的方式參加全程四站城市的教育展。DAAD、APS審覈部、歌德學院以及四所高校將會在北京線下接受展會參觀者的諮詢,同時,德國展團現場將通過四臺電腦,與八所德國知名高校連線,給觀衆提供一個可以直接連線德國的平臺。這樣的一個組合,既能爲廣大學生和家長提供關於留學德國、留德審覈以及留學簽證方面的權威信息,又能讓在線參展的高校爲學生進行更詳細的諮詢。
今年德國展團還首次增加了VR虛擬體驗區,同學們可以帶上VR眼鏡,身臨其境感受德國大學校園,彷彿置身在圖書館、食堂、實驗室等等,甚至可以和視頻裡的老師以及同學來一場“3D互動”。
由德國學術交流中心組織的德國國家展團,包括著名的綜合大學和應用科學大學,以及深受中國學生歡迎的理工大學,比如屬於德國九所理工大學聯盟(TU9)、精英大學的卡爾斯魯厄理工大學、代表德國拜仁州12所綜合大學,17所應用科學大學以及6所藝術大學的巴伐利亞州大學聯盟、學科衆多的科隆大學等均精彩將亮。此外,中國學生在德國學習的最多的兩個專業領域技術類和經濟類,今年參展的德國高校提供的這兩個領域的推介專業也很多。
德國對優秀中國留學生的歡迎態度始終不變,甚至靈活地根據疫情波動實際情況變更審覈流程,爲想要去德國讀書的學生提供更便捷的途徑。對於今年的新生而言,德國使領館對於簽證的政策已經基本恢復至與疫情之前一樣,一些大學也靈活地採取了推遲申請截止日期,或者是允許先申請後補交部分材料,給學生們提供了更多便利。
在德國的中國留學生在數量上,連續數年來蟬聯榜首,是德國最大的留學生羣體,據統計每八位留學生當中就有一位來自中國。近十年以來,中國在德國的留學生呈現穩步上升的趨勢,2021/2022學年統計有超過4萬中國學生在德國就讀。受新冠疫情影響的這幾年,大家對於留學德國還是保持了較高的熱情,尤其是現在越來越多國際高中的中學生也將目光投放到德國,因此留學德國的中國學生總數量並沒有明顯的減少。
尤其需要提到一點的是德國針對K12階段學生的新政策,自2019年秋季以來,德國就提出了要簡化成績優異的中國高中畢業生(以參加高考畢業的學生)的留德本科申請資格。2020年8月具體的政策措施得以公佈,打開了中國學生通過高考分數直扣德國本科大門的機會。近兩年來,有越來越多中學階段的學生和家長,將眼光投向了德國。
二、加拿大充分挖掘中外合作辦學機會
加拿大駐華使領館將在全程四站設立展位,攜20餘所加拿大優質參展院校一起展示加拿大多元化的國際教育優勢。
參加此次教育展的加拿大院校來自從東海岸到西海岸的五個不同省份。加拿大魁北克省和薩斯喀徹溫省高等教育部也將特設展位, 爲觀衆推介各省的優質院校和接納國際學生的優惠政策。
加拿大教育的價值持續獲得國際學生和全球職場的認可。在加拿大學習獲得的學位學歷在世界各地都受到認可及推崇。國際學生在加拿大安全和美麗的環境中感受獨特的文化體驗,會成爲多元、好客和充滿活力的加拿大社會一部分。
在疫情期間,加拿大一直爲國際學生敞開大門,盡最大的努力使國際學生在加留學所受的影響降到最低。
自2022年10月1日起,加拿大已經取消所有COVID-19相關的入境限制,以及對入境加拿大旅行者的新冠疫苗、檢測和隔離要求。加拿大也提供了最爲靈活優惠的政策,方便國際學生學習中和畢業後在加拿大工作和生活。
國際學生可以在學習期間申請帶薪實習和校內外工作。自2022年11月15日至2023年底,加拿大移民難民公民局還臨時取消了學習期間校外工作不得超過20小時的限制。國際學生在畢業後,有條件申請最長三年的畢業後無條件工作許可(Post Graduation Work Permit)。
歡迎中國教育機構、學生們和家長們光臨中國國際教育展加拿大展團。如果想提前瞭解參展加拿大院校的教育合作意向和特色專業介紹,請關注“加拿大駐華大使館”微信小程序,也可登錄中國國際教育展官網www.chinaeducationexpo.com查詢。
加拿大駐華使領館商務處負責促進加拿大和中國在教育領域內的合作交流。無論教育機構在合作辦學、橋樑課程、學期交換,定製培訓,短期課程和遊學項目等任何方面有與加拿大合作的需求,均可尋求商務處的幫助。
三、英國歡迎有才華的國際學生並來英尋求學和職業發展機會
英國高校持續提供世界頂尖的高質量教學並得到中國及國際學生的青睞,2021年申請赴英留學所簽發的中國學生簽證數量已經基本恢復到疫情前2019年的水平。截至2022年6月的過去12個月,中國公民獲得了115,056份學生簽證。
2021年在英國高校就讀的學生共有266萬,其中國際學生約60萬,來自194個不同國家,在國際化、現代化、包容和多樣化的英國大學環境中接受世界級教育。
最近公佈的2022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中,牛津大學連續第6年在世界大學排名中位居榜首,劍橋大學位列世界前五,世界排名前100中有11所英國大學,全英共有101所高校上榜。而在這份榜單中,中國大學表現也很優異,首次有兩家高校進入全球前20位:並列排名第16位的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並列亞洲地區高校第一、創歷史新高。
疫情仍然存在,新學年英國大學仍然把學生健康放在首位,竭盡全力確保國際學生在前往英國前、抵達英國後都將提前獲取所需要的一切保障信息以及支持,並感受到英國的熱情好客。
在科研合作方面,中國是英國第三大單一國家合作研究夥伴,而英國也是中國第二大合作研究夥伴。自2014-2018年,中英之間的合作研究產出幾乎翻了一倍,平均同比增長17%。
英國簽證與移民局今年夏天在全球簽證業務量激增的情況下,仍然維持簽證平均三週的處理時間,並在暑期8月恢復了優先簽證與超級優先簽證服務,確保學生可以順利的拿到簽證,不影響出國和開學的計劃。
今年10月英國文化教育協會將繼續發起“非凡英國獎學金計劃”,這已經是其連續第六年爲中國學生設立專項獎學金項目。非凡英國獎學金計劃涵蓋英國頂尖科研高校,包括劍橋大學、倫敦大學學院、愛丁堡大學等羅素集團大學,都參與過該項目爲中國學生提供資助,激勵其通過英國教育發展潛能。
2021非凡英國獎學金獲得者、英國皇家音樂學院中提琴專業碩士學生邱菀舒同學感嘆:“非凡英國獎學金是對我專業和我自己在追求的東西一個非常大的認可,讓我對我之後的學業和職業也有了更多的信心”。
繼去年非凡英國獎學金新設法律專業專項獎學金,鼓勵中國學生到英國攻讀法律相關專業,2023非凡英國獎學金計劃還將在此基礎上再開設氣候變化專業專項獎學金,推動芊芊學者着力應對當今社會面臨的熱點問題。
9月新學年,包括今年新開設中南大學鄧迪國際學院近300名新生舉辦了開學典禮,中英之間在中外合作辦學領域的合作尤爲突出。教育部批准設立的本科及以上層次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中,中英開展的項目約比近五分之一,共有250多個本科及以上層次的中英合作辦學項目和機構獲教育部批准設立,其中包括近40家中英合作辦學機構,英國高等教育在中國備受青睞,2021年有六萬多中國學生通過中英合作辦學項目在國內修讀英國高質量的高等教育課程。
11月11日的年會平行論壇,英國文化教育協會還將攜手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和英國國際貿易部,聯合舉辦中英合作辦學專題研討會。
越來越多的英國學生學習中文,今年暑假英國文化教育協會與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啓動了2022年中文培優項目來華夏令營。在兩週時間裡,來自英格蘭64所中學的超1,500名學生每天同時上線,與中國11個城市的16所院校開展交流互動。
自2013年以來,通過中文培優、Gen-UK英國未來計劃等項目,英國文化教育協會已幫助超67,000名英國年輕人實地參與了在中國的學習、實習和教學。
四、新西蘭一如既往歡迎中國留學生留學新西蘭
2020年約有26,019名中國學生留學新西蘭,超過新西蘭國際留學生總數的1/3。中國是新西蘭最大的海外留學生生源國家,其中大約有55%的學生就讀於新西蘭的大學,5,472名學生就讀於新西蘭的中小學領域。2022年7月31日,新西蘭邊境全面開放,學生簽證開始受理。
此次新西蘭共有11所學校參加教育展北京站,1所中學參加廣州站。這些學校覆蓋了大學,理工學院,私立院校以及中小學校。建議學生在線下做好功課,查找感興趣的學校的信息,帶着自己的問題前來展位。歡迎前往www.studywithnewzealand.govt.nz查找相關院校及留學信息。
新西蘭的大學在學科發展方面居於世界領先地位。根據2022年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新西蘭大學在17個學科排名中,位列全球Top 50;在27個學科排名中(總評選51個學科),位列全球Top 100;51個評選學科中,新西蘭大學48個學科進入排名。新西蘭的教育以培養廣受僱主青睞的畢業生而聞名。經合組織(OECD)“國際成人能力評估”(Programme for the International Assessment of Adult Competencies )結果顯示,在40個參與調研的國家中,新西蘭在培養世界最高水平畢業生這一領域中排名第7,整體領先於來自美國、加拿大和英國衆多名校的畢業生水平。
對於數字時代和後疫情時代背景下的未來國際學生,建議大家利用好數字時代的特點,靈活利用線上線下教學的模式。新西蘭不僅爲留學生提供了再新西蘭學習的各種機會,也爲學生提供了很多線上課程。此外,學生也有很多種方式開啓自己的留學新西蘭的方式,有很多靈活的橋樑課程科供學生選擇。新西蘭發佈了一系列數字化平臺,如新西蘭教育綜合性網站Studywithnewzealand.cn,國際學生專屬信息平臺Nau Mai NZ等,爲國際學生申請學校、在新學習和生活提供多方位的助力。
新西蘭政府與各高校不斷優化教育政策、革新教學模式以應對疫情下的國際教育新常態。通過與中國高校開展合作辦學、開設離岸學習中心、搭建在線教育平臺等創新模式,新西蘭高校爲因旅行限制滯留中國的學子們提供了完善的學習支持,使學生們可以在疫情期間最大化留學體驗。中新教育合作已攜手走過二十餘載,兩國間本科及以上級別合作項目達23個,合作辦學機構爲4家,真正做到了讓中國學生不出國門就能享受到新西蘭高質量、高水平的教育資源。此外,爲使因旅行限制滯留在中國的學子們有更好的學習空間和學術支持,新西蘭與中國極具聲望的高校強強合作,聯手開設了數個學習中心,使學生們得以在疫情期間最大化留學體驗。目前,新西蘭的邊境已經開放,新西蘭也歡迎中國留學生回到新西蘭留學。
2022年是中國和新西蘭建交五十週年,中新兩國友誼源遠流長,雙邊關係發展順利,教育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今年,新西蘭駐華大使館以“新心相印、欣新向榮、萬象更新”爲主題開展了一系列紀念活動。在教育領域,兩國持續深化交流合作,並取得了一系列務實成果。
五、愛爾蘭教育推廣署將攜10所愛爾蘭高校亮相2022中國國際教育展
關於2022年中國國際教育展
愛爾蘭教育推廣署(Education in Ireland,隸屬於愛爾蘭大使館商務處)將攜10所愛爾蘭院校組成的愛爾蘭展團參加2022年中國國際教育展的北京及上海站,參與院校包括:愛爾蘭國立科克大學(University College Cork,UCC),都柏林城市大學(Dublin City University, DCU),愛爾蘭利莫瑞克大學(University of Limerick,UL),高威大學(University of Galway),梅努斯大學( Maynooth University,MU),都柏林大學 (University College Dublin), 唐道克理工學院(Dundalk Institute of Technology),香農理工大學(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of the Shannon: Midlands Midwest),大西洋理工大學(Atlantic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以及愛爾蘭國家學院(National College of Ireland)。
愛爾蘭高等教育
愛爾蘭的教育是全球最優質的教育之一,自中世紀以來一直以其高質量和可及性而聞名。卓越的教育傳統在世界各地得到廣泛認可。愛爾蘭的高等教育體系涵蓋了所有常用的學科:軟件和信息工程、金融、醫學、生物工程等等。愛爾蘭是歐盟和歐元區(除馬耳他外)唯一一個英語的國家,有着安全友好的學習和生活環境。愛爾蘭支持創業創新,有超過1200家跨國企業選擇愛爾蘭作爲歐盟總部,其中不僅包括計算機互聯網巨頭,一半的知名金融機構,知名藥廠,還有華爲、抖音、中國國有銀行和企業在愛爾蘭開設業務。持學習簽證本科畢業後可繼續在愛工作一年,碩士畢業工作兩年,這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人才,很多在愛就讀計算機,金融和生物製藥的中國留學生,都成功在愛爾蘭找到工作。
愛爾蘭在全球科技關鍵領域的研發能力排名突出。 免疫學世界排名第一;農業科學排名第二,納米技術排名第三,材料科學位列第五,微生物學位列第七;神經系統科學與行爲學、分子生物與遺傳學世界排名第八;基礎醫學研究排名第九以及化學位列世界第十一名。
除此之外,愛爾蘭還是全球十大從事商務活動最便捷的國家之一。據世界銀行統計,在技術人才數量與創新方面,愛爾蘭在全球名列第四,在勞動生產力方面名列全球第六,在金融技術人才數量方面名列全球第七,在國民的靈活性與適應性方面名列全球第七。
旅游高质量发展三十条|我国将提高入境游客境外银行卡支付便利性
中愛合作辦學項目增長喜人,收穫衆多好評
目前愛爾蘭高校與國內高校已經有累計98箇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得到了中國教育部或省教育廳的批准,其中包括60個本科層次項目,35個高職層次項目以及3個研究生層次項目,包括6個本科層次和3個專科層次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合作項目涉及17所愛爾蘭大學和47所中國大學,目前在國內28個城市就讀中愛合作辦學的學生超過了6000人,項目較2014年相比有了長足的增長,已經到達了由量變到質變的階段。(2014年中愛合作辦學項目不到40個)。同時,也給很多目標獲得國際教育但是不想邁出國門的家長和同學提供了選擇,也希望廣大家長可以來我們展團瞭解赴愛留學和在國內就讀中愛合作辦學的具體信息。
今年正值特別是2022年正值第一個中外合作辦學機構—愛爾蘭都柏林大學和北京工業大學合作的北京都柏林學院—成立十週年,也有一批中愛合作辦學項目,比如東華理工和前阿斯隆理工現香農理工大學合作辦學項目成立十週年受到了很多教育界的關注,也收穫了很多社會面的好評。這麼大規模的辦學和10年之久的良好運營,當中必然有成功的經驗值得分享和借鑑,也有未來發展的趨勢值得探討,我們此次在協會年會平臺上,於11月11日下午,特組織此次中國-愛爾蘭合作辦學分論壇,爲中愛項目之間,以及其他國內外高校的辦學者提供一個交流和分享的平臺,確定未來發展的方向,同時對於項目本身也是一次宣傳的機會。也希望媒體朋友們加入到我們的宣傳報道中。
14所愛爾蘭理工學院整合資源優勢,合併升級爲5所理工大學
愛爾蘭從2019年開始到2022年,歷時3年,完成了從14所理工學院合併升級爲5所理工大學。新成立的愛爾蘭理工大學因辦學規模增加,將在愛爾蘭地區間,歐盟內部以及國際舞臺更具競爭力。 理工大學的定位更加清晰,將提供從高等職業教育到博士階段所有應用學科領域的高等教育及科研機會, 更好的滿足地區間和國際上對於應用人才培養和應用型研究的需求。 理工學院的升級爲留學生提供更好的院校選擇,也系統整合了愛爾蘭高等教育資源,使其更好地合理發展。
愛爾蘭教育推廣署入駐各大新媒體平臺,爲愛爾蘭高等教育提供更廣泛宣傳
爲使愛爾蘭高等教育的優勢能夠更加廣泛的得到人們的認可和關注,愛爾蘭教育推廣署從2021年起陸續入駐各大新媒體平臺,爲希望瞭解愛爾蘭留學的人羣提供更細緻,體貼,真實的信息分享。除了已經在此前開通的官方微博,微信公衆服務號外,愛爾蘭教育推廣署還陸續開通了抖音,小紅書,B站等以視頻類爲主的新媒體平臺,並在今年9月1日,最新開通了微信公衆訂閱號及視頻號。新開通的微信訂閱號及視頻號將更加詳細和及時的介紹和宣傳愛爾蘭高校信息,精彩線上線下活動以及留學生希望瞭解的在愛生活點滴。愛爾蘭教育推廣署希望藉助新媒體平臺的力量,通過文字和鏡頭,吸引更多未來的學生羣體。
如果您希望瞭解愛爾蘭留學信息,可關注:微信服務號:愛爾蘭高校推廣、微信訂閱號:愛爾蘭留學指南
六、法國從未停下迎接包括中國學生在內的國際學生的腳步
法國力爭使國際學生安全平穩地進入到法國大學學習。自2022年8月1日起,法國取消了邊境衛生檢疫機制。爲了使學生在法國的生活更加順利,我們還是建議學生在入境法國前完全接種新冠疫苗。
2022年,法國接待了近3萬名中國學生。2022年,碩士階段仍然是中國留學生的赴法首選,佔赴法中國留學生總量的47%。同時,許多中國科研學者也選擇了法國,中國博士生是法國的第一大外國博士生羣體,佔赴法中國留學生總量的9%。
今年,法國高等教育署在將攜手部分院校參與四站巡展城市,包括JUNIA Grande école d’ingénieurs、巴黎學院、法國法閣思教育集團、法國蒙彼利埃大學、諾歐商學院和法國SKEMA商學院等。同時也有能極具代表中法高教合作碩果的合作辦學院校參展,比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法工程師學院/國際通用工程學院、深圳大學深圳南特金融科技學院。
學生可以通過現場交流,諮詢法國高校招生項目、篩選心儀院校,爲2023年秋赴法留學做好準備。法國高等教育署希望可以重申留學可以給學生帶來的衆多收穫,尤其是在就業方面。雖然疫情尤在,但是兩年以來法國一直沒有中斷過對留學生的接待。
法國高等教育署團隊也將全程參展,學生們可以與留學指導顧問、以及希望分享他們在法國的經驗的留法校友見面
“奧運更開放”!在巴黎奧運會、殘奧會倒計時兩週年之際,法國利用奧運的口號向世界展示她開放的雄心,法國將張開雙臂迎接遊客、人才,當然包括國際學生。現在赴法留學的學生將有機會在2024年暑假見證奧運會的比賽,感受令人難以忘懷的氛圍。
七、學在西班牙一路領先,優勢遠不止於此
作爲僅次於英語的“小語種”,全球超過21個國家都以西班牙語爲官方語言,同時西班牙語也是很多國際組織的官方工作語言,如聯合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西班牙語以及留學西班牙越來越受到中國家長和學生的青睞。西班牙不但提供西語授課,同時也提供英文授課。西班牙的教育體系在歐洲高等教育共同體的框架下,該體制內的所有成員國都承認西班牙頒發的學位證書。
拜登撑汽车工人加薪40%诉求,马斯克:会导致美国3大车企破产
根據西班牙駐華使館教育處官方統計數據來源顯示,2021-2022申請西班牙留學的學生已超過1萬份。根據QS和ARWU世界大學排名中按學科排名的最新統計,西班牙有25所大學都排進了前50所最好的大學。除了高水平的教育體系,西班牙另一個非常有吸引力的地方就是當地生活方式。同時,西班牙也擁有不同領域的國際性研究+開發+創新園區,比如農業生物技術領域,汽車引擎生產領域,比如旅遊領域等。
此次西班牙駐華使館經濟商務處、西班牙駐華使館教育處以及北京塞萬提斯學院將聯合參與北京站,並同期舉辦學在西班牙專場講座,歡迎更多的觀衆鎖定留學西班牙。
八、2022年中國國際教育展:美國歡迎中國學生
美國熱誠歡迎中國學生。最新的數據顯示,在疫情之前,每年有超過37萬名中國學生爲了自己的未來,選擇到美國留學。雖然疫情充滿挑戰,但是自去年5月至今,美國已向中國學生和學者簽發超過15.5萬份簽證。在2020/2021學年,中國已連續第12年是美國國際留學生最大來源地,有317299名學生註冊了本科、研究生、非學歷、選擇性實習(OPT)項目。中國留學生佔美國所有國際留學生的34.7%。
國際教育周(IEW)以及EducationUSA中國即將舉辦的活動:
我們的使領館以及世界各地的組織將於2022年11月13日至19日慶祝國際教育周 (IEW),藉此機會慶祝世界各地的國際教育和交流的益處。
美國國務院和美國教育部的這項聯合倡議是我們工作的一部分,旨在促進相關項目,幫助美國人爲全球環境做好準備,並吸引來自國外的未來領導者赴美學習、瞭解和交流經驗。
EducationUSA還將舉辦一系列活動來慶祝國際教育周。關注美國大使館的微信和微博瞭解更多詳情。
美國大使館於9月24日舉辦了2022年教育展。美國駐中華人民共和國大使尼古拉斯·伯恩斯(Nicholas Burns)在爲與會者預先錄製的致辭中表示:“我們非常自豪,美國仍然是中國留學生赴海外留學的首選目的地。”伯恩斯大使還分享了他的個人心得,他曾經是大學教授,教過很多中國留學生,大使表示:“我以第一手的經驗,來說美國是衷心歡迎來自中國的國際學生、研究人員和學者到美國的校園。通過他們的創意、創新、多元的視角——我還必須提到他們的勤奮好學——中國留學生讓我們的高等院校,以及我們身處的社區,更加豐富多彩。”
EducationUSA是隸屬於美國國務院的國際留學生諮詢中心網絡,在175多個國家和地區設有430多個諮詢中心,在美國駐華大使館和我們在中國的每個領事館都設有分支機構。每年,數以百萬計的國際留學生通過我們的全球網絡獲得準確、全面和及時的信息,並瞭解如何申請獲得認證的美國大學。我們所有的活動均免費且立場公正,專門幫助學生、高等教育機構以及指導老師、行政人員和英語教師。關於美國留學和今後活動的更多信息,請查看EducationUSA中國的網站,給我們發電子郵件到[email protected],或關注我們的微博:EducationUSA中國。
“美國熱誠地歡迎你。”伯恩斯大使表示,“我們向你提供幫助,讓你逐夢成真,增進我們兩國之間坦誠的瞭解。”
如需觀看線上展覽,瞭解75所不同類型的美國大學,以及獲取留學美國的最新資訊與建議,請瀏覽:https://udty.tech/EducationUSA2022Fair。你還可以隨時隨地觀看2022年教育展上的4場現場講座:
“疫情後的美國大學申請前景和對中國學生的影響”
“加州大學申請與本科轉學”
“一線升學輔導顧問獨家揭秘升學技巧”
“美國研究生院申請指南”
你可以關注伯恩斯大使的推特賬號:USAmbChina,以及美國駐華大使館的微信公衆號、微博:美國駐華大使館、推特賬號:USA _China _Talk。
九、澳門首次組織官方展團
作爲首次組團的澳門官方展團,共有七所澳門高等院校參與廣州站教育展,其中一所參與全程,參展澳門高校將分別涵蓋綜合性大學、理工大學以及培養專業人才的應用型學院,比如澳門大學、澳門理工大學、澳門旅遊學院、澳門科技大學、澳門城市大學、聖若瑟大學及澳門鏡湖護理學院。
澳門的高等院校主要以英語授課,課程類型多元化,部分課程更取得國際組織的認證,院校的教學人員來自世界各地,師資水平高,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亦可提升其語言水平、學習各地的文化,擴闊國際視野。另外,澳門高等院校設有四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及多個省部級的實驗單位,能讓學生接觸到國家最先進、最前沿的科技,從而提升學生的研發能力。科技研發和高端製造產業是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的四大產業之一,澳門高等院校近年亦積極開辦多個與理工及信息科技相關的課程,如人工智能、機器人與自主系統、微子電等課程,以配合澳門以及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培養更多科技相關人才。內地學生來澳就讀理工及信息科技相關課程,對於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認識大灣區信息科技的發展,大有裨益。
今年澳門展團將以實體展位和遠程展位相結合的形式亮相教育展,建議學生們把握機會,提前做好功課,與心儀的高等院校代表溝通,多瞭解院校情況和課程特色,以及當地的生活文化,爲自己進入大學前做好準備。澳門參展的高等院校準備了宣傳小冊子、小紀念品及專業的諮詢人員,爲有興趣來澳升學的學子及家長講解來澳升學的情況。
隨着入境檢疫政策的放寬,獲澳門高等院校錄取的內地學生入境澳門的程序已變得相對便利。另外,內地學生對澳門疫情的不瞭解也是影響學生來澳升學的原因,透過參與是次展會,將會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讓內地學生了解澳門防疫措施和疫情情況。
十、在瑞士聯邦經費最足的高校讀書是一種什麼體驗?
瑞士擁有世界一流的教育水準,堅實的經濟實力、多語言文化的社會環境和追求創新的發展意識都爲其高質量的教育提供的保證。
过去一年,这些微型车被投诉最多,六款已经停售,众泰位居榜首!
今年,由瑞士瑞士聯邦政府科技中心攜兩所聯邦理工大學參展,主要課程和研究活動涉及科學技術、工程和建築領域。其中,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TH Zürich)是世界最著名的理工大學之一,誕生了包括愛因斯坦在內的21位諾貝爾獎得主。該校還是國際研究型大學聯盟、IDEA聯盟等國際高校合作組織的成員。2023年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QS世界大學排名第9位。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2023年QS世界大學排名第16位,在歐洲及世界範圍內都是頂尖的理工院校,在工程科技領域享有極高的聲望。
很多州立大學提供科學技術和建築方面的課程,但瑞士只有兩所聯邦理工學院開設工程方面的課程。絕大多數州立大學提供所有專業的學位教育,學生可以選擇法學、社會科學、數學、自然科學和藝術類學科。一半的州立大學設立醫學系。少數幾所大學僅針對部分重點領域設定專業。
除了公立高校,現場還將有私立院校比如EHL酒店管理商學院,歡迎觀衆前來現場瞭解留學瑞士更多元素。
“生二胎是爲了給大寶作伴”,80後寶媽網上發帖,被過來人吐槽
在二胎、三胎政策開放的大環境下,身邊多胎家庭越來越多,這讓原本堅定只要一個孩子的家庭也有些搖擺不定起來,甚至一些寶媽的一胎年紀已經比較大了,還是在家人的催促或自身考慮下選擇要“二胎”。
新生命的誕生自然值得高興,但是家長們也不能忽略了大寶的感受。突然從獨生子女變成有弟弟妹妹的孩子,很多孩子很難適應,不少家庭都因爲“二胎”而出現了“紛爭”。
“我生二胎是爲了給大寶作伴”
女兒讀大學之後,李女士和丈夫的壓力小了很多,夫妻兩人就商量再要一個孩子。
因爲擔心女兒反對,他們特意拖到生產的時候才告訴女兒,想着木已成舟,女兒應該不會說什麼。
結果,女兒回家看見了弟弟大發雷霆,和李女士夫妻大聲吼道:“你們生他出來不就是爲了讓我養他嗎?想養自己養去,別指望我會給他花一分錢。”
看着憤怒的女兒,李女士有些懵,她怎麼也沒想到大寶對弟弟十分不友善,傷心之餘就到網上尋求安慰。
作爲80後的寶媽王女士在網上委屈發帖說:“自己生二胎爲了給大寶作伴,現在孩子卻不領情,真是好心被當了驢肝肺”,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王女士說完自己的經歷後卻被不少過來人吐槽。
二胎之間有最佳年齡差
網友們對李女士的吐槽大多集中在兩個孩子的年齡差上,大家紛紛表示,李女士這哪裡是給女兒生了個伴兒,根本就是給孩子生了個負擔。
所以,想要二胎的家長們要注意了,兩個孩子的年齡差不宜過大。一般情況下,7、8歲就是一個分水嶺了,超過這一年齡,就很容易出問題。
若是二胎超過這一年齡差,家裡面的麻煩事可不少
★孩子相互比較,家裡雞飛狗跳
家裡有了兩個孩子,大家就免不了會相互比較。但是就算是同一個家庭,孩子們的成長環境、經歷也是不一樣的,所以就很容易讓孩子心理失衡。
★面對兩個娃的學習父母往往分身乏術
像李女士家這種情況還好,最怕大寶和二寶只差12、3歲的,這樣大寶上了高中,二寶正是上小學的年紀,兩邊都馬虎不得,父母更是分身乏術,焦頭爛額。
★父母不自覺地偏心會讓大寶更加敵視二寶
很多家庭兩個孩子相處不好,其實是父母的問題。
雖然兩個孩子都是自己的寶貝,但是二寶年紀小,父母難免會把更多精力放在他的身上。本就被二寶分了寵愛的大寶怎麼能接受呢?
他們要麼將委屈往肚子裡咽,最後跟父母生分,要麼就會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來吸引父母注意力,最後被打上“不懂事”的標籤,隨後跟家裡人越來越疏遠。
在要二胎之前,要做到“三問”纔好
家長們如果想多要一個孩子,那麼從家庭關係到經濟能力,家長們都要提前考量好。生二胎是喜事,做好各方面準備才能讓家庭和睦。
【一問】:大寶是否同意了?
無論父母出於什麼樣的原因考慮增加一位家庭成員,作爲家中一份子的大寶都有權利發表意見。
中国心!全家移民美国 他却跑回中国为国足效力:34岁首球 豪言踢到40
而且,二胎本來就會分享大寶的一部分資源,所以家長們還是要尊重自己的孩子的意思,如果大寶不願意那麼父母也不能“先斬後奏”。
【二問】:自己能否承擔得起養二胎的費用和精力?
想要二胎可不是頭腦一熱的事,現在養孩子的成本越來越高,孩子出生後的奶粉尿不溼,再到上學後的學區房補課費,都是很大的支出。
【三問】:面對矛盾,自己能否心口如一不偏心?
最重要的是,面對兩個孩子,家長要做到一視同仁。大寶要關心二寶,二寶也要尊重大寶。當兩個孩子出現矛盾的時候,家長要根據事實來解決,而不是一味地讓一方退讓。
若是家長不能夠做到,那麼對兩個孩子來說都會成爲成長的“障礙”。
本站教育訊 隨着IB教育在中國備受關注,衆多學校紛紛加入申請IB的行列中來。2015年6月9日,全國一百餘所欲申請IB的各類學校代表齊聚匯佳,由IB亞太區總監Ian Chambers向大家介紹IB的歷史、發展以及課程。匯佳作爲中國大陸最早用雙語爲3-18歲的學生提供IB教育的國際學校向來訪代表分享經驗與心得。
會議伊始,Mr Ian Chambers向與會代表介紹IB相關情況。
隨後,匯佳教育機構董事長王志澤先生作爲IB辦學理念的實踐者和成功者向大家分享了匯佳辦學“長壽”的秘訣。
匯佳自1997年加入了國際文憑組織IBO至今,從幼兒園、小學、初中到高中已經建立起了完整的IB體系。各學段的課程都堅持採用雙語、雙文化的教學,強調自主探究式學習。
20年來,匯佳國際教育已日臻完善並特色凸顯,這是經歷無數困難,不斷完善自己的辦學模式和課程設計逐漸探究而來的結果,也是選擇IB這條優質辦學體系的成果。
王志澤先生說,在世界新格局形成與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如何以國際視野教育引導孩子成長爲世界人,是萬千教育工作者以及家長們需要考慮併爲之付出努力的問題。王志澤先生的分享中特別強調了“習慣”的重要性。這個“習慣”包括如何改變家長的固定思維習慣,如何改變學校管理團隊的傳統管理習慣,如何形成教師的創新習慣,以及最重要的培養孩子自身的習慣等問題。
從建校伊始,匯佳就在努力“改變習慣”,探究如何更好地結合中國文化培養世界人,從而使孩子們在充分自然的環境中得到完全教育。匯佳強調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的融合、強調學生獨立人格的培養、強調習慣養成的訓練、強調雙語雙文化的薰陶、強調持之以恆的平和心態。
王志澤先生表示,願更多的有識之士能夠加入到IB的大家庭中來,共同探討中國的IB教育,使之不斷髮展。王志澤先生生動的語言和推心置腹的分享得到了與會代表的陣陣掌聲。
演講結束後,與會代表們前往匯佳小學部,試聽小學部各種各樣的PYP探究課程。課程圍繞“我們如何組織自己、世界如何運作、共享地球”等進行雙語探究。面對創新、開放的課程新模式,大家仔細聆聽,紛紛讚歎,並表示受益頗多。
下午,IB中國區域發展經理姜豔女士爲大家仔細講解了IB學校申請流程。
最後,匯佳學校的IB團隊與大家深入交流,客觀全面地回答了各學校代表提出的問題,互動現場氣氛輕鬆、開放。
IB作爲一個非盈利性教育基金會,自1968年創建於瑞士日內瓦以來,已經爲超過4000所學校,150個國家的100萬3至19歲的兒童和青少年提供連續統一的國際教育。IB致力於發展善於探究、知識豐富,並且懂得關懷的年輕人,使他們可以通過跨文化間的理解和尊重,來創造更美好和平的世界。
IB有其一系列具有挑戰性的國際教育項目和嚴格的評估制度,包括IB PYP 、IB MYP、IB DP 、IBCC,關注的焦點是學習者,並發展各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在全球背景下展開教育,同時探索有重要意義的內容。目的是努力讓學習者成爲探究者、知識淵博的人、思考者、交流者、堅持原則的人、胸襟開闊的人、懂得關愛的人、敢於冒險的人、全面發展的人和善於反思的人。
IB沒有一種最好的方式,正如匯佳不斷探索出了適合自己的IB道路,教育是需要不斷創新、發展、結合國內和國際情況,學校才能常青,教育才能進步。
香港理工大學由下週一開始, 啓動2022/23學年本科課程內地招生計劃, 應屆高考生留意,
同學可透過理大官網申請, 今天爲大家介紹本科課程招生政策詳情, 歡迎同學們參加11月5日舉行的在線招生說明會。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有逾八十年的輝煌歷史,是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學,在兩項重要大學排行榜單, 均躋身全球百強學府之列, 包括《2022年QS世界大學排行榜》中, 理大位列全球第66位, 而《2022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行榜》中, 理大亦位列第91位。至於分科排名方面,理大有5個學科排名世界前五十。
本科課程: 跨學科知識 培養人工智能及創意思維
由2022/23學年起,理大優化了本科課程,大部分課程均會轉爲學系組合課程,讓學生獲得跨學科知識, 培養創意思維, 新安排亦讓學生可以有更充裕的時間瞭解自己的興趣和志向,在主修學科方面作合適的選擇。
另外, 理大緊跟社會行業發展趨勢,加入「人工智能和數據分析」及「創新及創業」兩大新元素,成爲大學核心課程的一部分。在學系組合課程的新模式下,「人工智能和數據分析」和「創新及創業」亦可作爲副主修 。
新計劃: 推出「本科生科研計劃」
除了優化本科課程, 理大最新推出了「本科生科研計劃」,讓同學們透過研究工作提高邏輯、創意和批判等高階思維能力。學生可以個人或小組形式提交申請,每個獲批項目可得到的資助總額, 由港幣五萬元至十萬元不等。除了研究資助外,理大亦會爲參與的學生提供研究指導等支持,而參加的同學更可獲優先分配宿位, 入住理大何文田學生宿舍的「科創書院」、參與不同的主題的研討會及駐院研究員的分享會等, 提升科研能力。
招生政策
理大是經教育部批准在內地自行接受考生報名、招生的香港高校之一。不佔用內地統一招生志願。歡迎參與2022年高考的同學申請報讀理大,可以爲自己提供多一個選擇的機會。各省市不設招生名額上限, 擇優錄取。入學要求如下:在應屆高考獲得優異的成績及英語成績良好;如在認可學科競賽中獲省級一等獎或以上的成績,可獲得優先面試選拔資格;如在其他非學術領域有出色的表現,亦有機會獲得錄取;個別課程要求申請人提交作品集、附加文件或參加面試,作爲考慮錄取的參考。
爲優秀同學預留獎學金
如果同學的高考成績優秀, 有機會獲得理大頒發入學獎學金, 一年可達19萬港幣, 足以支付一年學費及生活津貼,同學不需要另外做出申請,只要報名就可以。
招生及錄取流程表
2021年11月1日: 開始接受報讀申請
2022年6月初 : 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統一招生考試
2022年6月15日早上09:00內地招生計劃申請截止
2022年6月下旬 公佈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統一招生考試成績
2022年7月初 理大公佈錄取名單,並以電郵及手機短訊方式通知獲錄取的申請人
一年“涨价”两次!iPhone 15系列发布后,苹果又调高了价格!
內地招生說明會
快來參加參加理大本科課程內地招生說明會! 首場說明會於在線進行, 將於11月5日(五)舉行, 理大環球事務總監及建設管理講座教授, 沈岐平講座教授將爲大家介紹理大的最新概況, 包括大學排名、特色教育及宿舍生活等信息。歡迎同學們關注香港理工大學招生信息平臺微信公衆號,以獲取最新招生資料及申請貼士。(圖文/楊鈞喆)
香港理工大學信息
官網: polyu.edu.hk/sc/
本科課程內地招生計劃網頁: https://www51.polyu.edu.hk/eprospectus/ug/jee
香港理工大學招生信息平臺微信公衆號二維碼
女老師孕期聊天記錄被曝光,“白天爲人師表,晚上挑戰道德底線”
一提起老師,學生首先出現在腦海中的印象都是嚴肅的面孔,給人一種震懾感。但要是女老師,在學生心中的形象就莫名的溫柔的多,對學生來說女老師更多的是像媽媽一樣呵護着自己。
現代社會對於教育都講究“言傳身教”。尤其是針對老師,爲人師表,更要以身作則。老師,作爲學生眼中“絕對正確”的存在,如果自身出現錯誤對學生也會有誤導作用。
女老師孕期聊天記錄被曝光,“白天爲人師表,晚上挑戰道德底線”!
在社會上,人前人後兩副面孔的人有很多。這些人看似斯文溫柔,但私下卻做着一些令人聽了三觀炸裂的事情。就像揚州的副局長戴璐,用美色上位;成都的副區長陳樞,與同爲公職人員的雷鳴亂搞。
本以爲這般炸裂的事件總是離自己很遠,但山西太原師範大學的學生們怎麼也想不到,自己會有一天吃瓜吃到自己老師身上。
此次的女主角是在太原師範任教的王老師。王老師本有一個美滿的家庭,還育有一子。但卻因爲生活作風問題備受關注。因爲在王老師孕期期間,與同校一位武老師來往密切,甚至一早就已經越過道德底線。
這次曝出來的是王老師與武老師平時的聊天記錄。整篇內容簡直是讓人無法直視,看過的網友紛紛表示:王老師的丈夫頭上何止是一個綠帽子,簡直是一整個青青草原。
根據聊天記錄,兩人不僅經常做齷齪事,甚至不分場合,而且口無遮攔,連學生都會被牽扯其中。比如女老師竟然說,如果讓學生們看見這些記錄,會不會更加的瘋狂刺激!真的是毫無師德可言!
事情被曝光之後,學校也已經進行了處理。根據校方迴應,涉事的兩位老師都已經被調離了教學崗位,同時取消了兩年內二人的一切評優評選資格。這下兩位“人民教師”也算自食惡果!
《漫长的季节》90年代的大学生多金贵,龚彪为何混得这么“惨”?
學校處理結果引發熱議,私生活和職業道德之間要如何衡量?
對於學校的處理,網絡上的評論也是兩極分化。有網友認爲,教師是學生的楷模和前行道路的引領者,需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質。女老師這種長期出軌的行爲根本無法通過道德標準的衡量,玷污了教師的職業形象。
也有網友認爲,就算是教師也有自己的生活。老師出軌只是私德有虧,並不能因爲私生活的錯誤抹殺了其在教學方面的成績。況且教師壓力本就大,社會再對教師生活過度監管,教師根本沒有情緒的宣泄口。
有說學校的處理太輕,有說老師只要教學沒有私生活的事不應該被過多要求放大。私生活和職業道德之間的關係本就複雜,想要有清晰的分界談何容易。但筆者個人對涉事老師還是持批評的態度。
不可否認,兩種意見的網友說的都有道理,但教育行業和其他行業不一樣。擁有並時刻維護高尚的師德和道德是必要的。換句話說,教育行業的從業者德行不能有虧是硬性條件。
學生們被家長送到學校就是爲了接受教育,樹立正確的三觀。教師作爲教育行業的一線工作者,一言一行對於學生們來說都是教科書一樣的存在。因此教師必須做好示範和引導工作。
而且,該事件中還有一點或許也讓身爲家長們的網友更加難以接受。這是兩名老師德行有虧的事件,還是師範院校的老師。當“未來的老師”的老師就沒有好好的進行教育,那“未來的老師”又會怎麼教育學生?
筆者寄語:對於很多師範類高校而言,對大學生們的教育不應該僅僅限於課本上的專業知識,還要關注大學生們的綜合能力還有不正確的發展風氣。需要時刻的跟蹤修正,進行正確的引導糾正。
經師易求,人師難得。未來校園內莘莘學子都在走在教育行業的各個崗位上,高校對自己負責的同時,也是在爲未來,接受這些師範生教育的學生們做出了保障,爲祖國的未來做保障!
話題討論:你上學時的老師們都怎麼樣?
(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空氣香甜女”楊舒平:被美國驅逐韓國拒絕後,回國連門都不敢出
前言
“我熱愛美國,空氣裡都是自由的味道,不像中國出門需要帶五層口罩,否則我會生病的。”
這是一名叫楊舒平的中國留學生在2017年於美國馬蘭裡大學畢業典禮上的發言。
在短短十幾分鐘的演講中,楊舒平沒有描述自己的人生規劃,也沒有表達對老師同學的感謝,而是在不停地誇獎美國的香甜空氣,還惡意詆譭自己的祖國並用來做反面例子。
如今已經過去了六年,這位“空氣香甜女”處境如何?美國人又是否接受了她的“忠心”呢?
被美國驅逐
在此次畢業典禮後,楊舒平遭到了衆多愛國人士譴責,可其非但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反而更是不斷在外國人面前抹黑中國形象。楊舒平通過這種手段得到了很多仇視中國的外國人歡迎,逐漸進去了他們那個小圈子。
這讓楊舒平非常開心,認爲自己已經徹底融入了美國,成爲了一名真正的美國人。更是在拿到美國綠卡,找了個美國男友後,認定了自己會一直留在美國,開始在網上瘋狂作妖,辱罵之前指責她的網友。
但楊舒平高興得太早了,她以爲靠着自己的碩士學位,一定可以被美國大公司錄取。但實際上,她的所有簡歷都如同泥牛入海般沒有收到任何迴應,而原因正是楊舒平之前的表現,她“跪舔”美國的言論已經在網上火了起來,大公司們自然也都知道了這件事。
像這種能夠詆譭自己祖國、人品沒有絲毫保障的人,這些大公司自然不敢錄取,連自己的祖國都能背叛,何況只是公司呢。萬一日後這種人帶着重要資料跳槽,還反過來陷害公司該怎麼辦?
找不到工作的楊舒平,只能是一而再再而三的降低自己的要求,最終進入了一家小公司,不過原本以爲能抱“大腿”的美國男友卻是直接離開了她。
楊舒平自己的工作也並不順利,和顧客與同事之間都有矛盾,而公司每一次又都站在了她的對立面。這讓她感到深深的絕望,直接對公司領導表明,自己是公司學歷最高的人才,應該得到最好的待遇。
可此時正因疫情爆發,需要裁員的公司並沒有提高對楊舒平的待遇,而是直接開除了她。沒有了工作,楊舒平只能靠着家裡的接濟繼續賴在美國,希望可以找到機會重新翻身。
但此時她的美國簽證卻到期了,原本楊舒平並沒有將此事放在心上,認爲只要申請就可以續簽。出乎她預料的是,美國政府拒絕了她。感覺被“背叛”的楊舒平非常生氣,在網絡上進行投訴,卻遭到了有關部門驅逐,離開了美國,再也呼吸不到那“香甜的空氣”了。
楊舒平最終被美國驅逐的結果,讓其成爲了所有人的笑料。但也有很多人疑惑,楊舒平好端端一箇中國留學生,怎麼就“跪舔”起美國來了?
昆明留學生
楊舒平出生在1993年的雲南昆明,父母都是公務員,因此楊舒平從小家境殷實,生活富裕,同時也享受了很好的教育資源,這讓她成績一直很優誼,並得到了公派留學生的名額。
此時受到國家大力培養的她還是個正常的中國青年,生在國旗下,長在春風裡,以開始富強起來的祖國爲榮。也因此很多和楊舒平一同外出留學的同學很難理解她的所作所爲。
楊舒平進入的是美國馬里蘭大學,這個學校當時的校長是其歷史上第一位華裔校長陸道奎,他是一個因美國人歧視亞洲人而遭到很多不公平待遇,從而怨恨中國的“香蕉人”。
正是受到這個經常公開跪舔美國、抹黑中國的華裔校長影響,楊舒平觀念慢慢開始轉變。一開始,陸道奎藉着自己華裔的身份,獲得了中國留學生的好感,並在中國留學生受到歧視時以一個正面形象出面獲取信任。
隨後陸道奎就會潛移默化的轉變他們的思想,將自己受到歧視歸咎於中國和中國人的野蠻落後,將這種行爲認爲是文明社會對落後野蠻人的救贖。
「体操精灵」丁华恬夺牌创多项纪录 4年前「丁丁跳」成台湾之光
並帶着他們去體會美國各種奢華的生活,和剛剛發展的國內生活形成對比,腐蝕其精神和意志,用身體上的舒適來影響心靈裡的判斷。
而受到陸道奎影響最深的就是楊舒平,她通過陸道奎的教育已經知道了該如何更好的“跪舔”美國人以來讓美國人接納自己,讓自己也成爲文明社會中的一員。
在自己的畢業典禮上,楊舒平拿着自己精心準備的稿子開始了自己的表演:她直接扭曲事實,批評自己的家鄉昆明,表示昆明霧霾嚴重,不帶幾個口罩根本不敢出門。而美國則是空氣香甜,並表示自己來美國上學就是爲了呼吸這裡的空氣。
“我熱愛美國,這裡的空氣是如此清新甜美,當我呼吸到第一口美國的空氣,我就把口罩收了起來。”
聽到這些話,現場很多中國留學生都感到非常憤怒,紛紛提前離場。而陸道奎卻微笑着點頭,誇獎楊舒平做的好,並讓外國學生一起鼓掌。
Mysteel周报:上下游博弈持续 钴盐实际交投清淡(20230918-0922)
實際上,昆明作爲我國著名的旅遊城市,可以說四季如春,氣候宜人。而此後昆明官方更是公開這幾年的空氣指標來狠狠打臉楊舒平。網友們更是紛紛開始攻擊這位現代“漢奸”。
一開始楊舒平還有點怕,在網上道歉辯解,稱自己很愛自己的祖國,自己這次演講完全沒有貶低自己國家的意思。
然而當她拿到美國綠卡後,就露出了自己的真面目,開始直接回懟之前斥責她的網友:“那些罵我的人,不要嫉妒我的美國綠卡。美國空氣就是香甜,滾吧中國人!”
這時候受到一些美國人吹捧的楊舒平感到一種莫名的興奮,感覺自己終於可以得到認可,可以成爲“文明人”的一員,卻不知她這種詆譭,只會讓美國人更加瞧不起楊舒平和她的國家。
而最終楊舒平也是遭到了美國的驅逐。如今被美國驅逐的楊舒平如何了?
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
剛被美國驅逐的楊舒平仍將自己的遭遇歸咎於自己的同胞和祖國,開始在網上繼續詆譭中國,大罵中國人爲“死番薯”,更是直接說“美國糞都是香的。”
那沒了美國這個靠山的楊舒平爲何還如此大膽?原來,離開美國的楊舒平仍是瞧不起中國,既然“洋爹”美國不要,就去找了美國的狗,韓國。
可沒想到此時楊舒平的“光輝事蹟”已經傳播到了韓國,加上此時因爲疫情韓國物價飛速上漲,工作崗位空缺也所剩無幾,楊舒平別說好工作,就連能勉強餬口的臨時工都沒人要她。
四處碰壁的楊舒平沒有辦法,只好偷偷溜回國內。此時的楊舒平心中仍有一些僥倖,希望某些中國企業不認識她或者欣賞她的學歷而錄用她。
苹果左右用户需求:新MacBook Pro的USB-C用了都说“好”
“美國高材生,真稀奇,不過我這小廟可容不下你這大佛。”
“呦,不在美國呼吸新鮮空氣回來幹什麼。”
“這可不行,你要是在我這工作多吸了幾次空氣生病了怎麼辦?”
不過現實毫不留情的擊碎了楊舒平的僥倖,“聲名遠揚”的她已經成爲了過街老鼠,所有企業都毫不猶豫地扔掉了她的簡歷,相關負責人更是都毫不留情的嘲弄她。
沒有工作的楊舒平在家也是遭到了所有親戚鄰居的唾棄,就連父母都受到了牽扯。很長一段時間,楊舒平都只能躲在家裡不敢出門。
有傳聞說,由於楊舒平在家鄉已經臭名遠揚,成爲了昆明的恥辱,其父母帶着她,全家搬到了別處,甚至爲楊舒平改名字希望能讓她重新融入社會。可惜,在如今這個科技發達的時代,所有人估計都已經認識了她這位“空氣香甜姐”,不會給她任何機會。
而現在楊舒平所遭受的一切,完全不值得同情,只能是自作自受,讓人說一句活該。一個人連自己的祖國都不愛,又能奢望其能愛什麼呢?最終只能是稱爲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
小結
楊舒平作爲享受祖國大量教育資源,得到國家大力支持的留學生,卻被美國的舒適生活腐蝕了心神,爲了討好美國,甚至不惜詆譭抹黑自己的祖國,真是讓人心寒。
可惜楊舒平不知道的是,像她這種輕易背叛祖國的人,不會得到任何人的信任與支持,最終楊舒平也是淪落到被美國拋棄,人人喊打的地步,她和許可馨就是最好的例子。
但楊舒平的例子也給了我們警示,現在存在很多像楊舒平一樣抹黑詆譭中國形象,乃至直接出賣中國機密的當代“漢奸”,這表明學歷並非是最重要的,思想品德的建設一樣是不可或缺的,我國應該加大在此方面的教育力度,培養更多錢學森先生那樣的高學歷愛國者。
美國海軍「雷根」號(USS Ronald Reagan,CVN76)航母的資料照。(美國海軍)
短短10天內,美國海軍「雷根」號(USS Ronald Reagan,CVN76)航母就罕見7次錯過預定的駛離橫須賀母港日期。而這對美國核動力航母來說,在這麼短的時間內,竟錯過這麼多次離港日期,可說十分罕見。
许家印花17年从打工仔变身中国首富 地产暴雷跌落神坛成「中国首负」
據《外交家》(The Diplomat)雜誌網29日報導,最初美國海軍知會日本外務省說,「雷根」號18日會載着2,953名人員,離開第7艦隊的母港,但隨即取消。橫須賀基地政策課發言人說,後來美國海軍錯過並重新排定日期起碼7次。
直到9月28日,它還是錯過了上午10點的出港日。不過,發言人說,橫須賀市尚未獲得美國海軍任何解釋。儘管美國海軍拒絕提供任何解釋,但橫須賀基地一名熟知內情,並要求匿名的消息人士說,「雷根」號之所以一延再延出港日期,或許是因爲連接供應艦上淡水的制水系統管道破裂。
廈門大學2024年保研人數出爐!保研率再創新高,詳細數據來了
屹立在海濱之城的廈門大學,是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的大學之一。這裡擁有獨特的南國風光,典雅的建築風格,以及深深的學術底蘊。
漫步在廈門大學的校園裡,你會被其獨特的南國風情所吸引。椰林搖曳,綠樹成蔭,繁花似錦,恍如置身於熱帶花園之中。而那一片波光粼粼的大海,更是在咫尺之間,讓你感受到海的呼喚。
廈門大學的建築風格獨具特色。中西合璧的建築風格,既有閩南的紅磚古厝,又有現代的建築元素。這些建築在歲月的洗禮下,顯得愈發莊重典雅。無論是嘉庚樓羣的飛檐翹角,還是建南大禮堂的雄偉壯觀,都讓人爲之讚歎。
作爲一所具有深厚學術底蘊的學府,廈門大學自1921年創校以來,一直是中國的學術重鎮。這裡擁有一流的師資力量,完善的教學設施,以及豐富的科研成果。在人文社科、理工科、管理學等領域,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廈門大學是全國著名的985工程大學,211工程大學,是國家第一輪和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是全國著名的“中堅九校”成員,是全國知名的高水平大學。
在《2023年U.S.News世界大學排行榜》上,廈門大學排名中國內地高校第21位。在《2023年ARWU世界大學排行榜》上,廈門大學排名中國內地高校第21位。在《2023年泰晤士世界大學排行榜》上,廈門大學排名中國內地高校第27位。
在《2023年軟科中國大學排行榜》上,廈門大學排名中國內地高校第24位。在《2023年武書連中國大學排行榜》上,廈門大學排名中國內地高校第26位。在《2023年校友會中國大學排行榜》上,廈門大學排名中國內地高校第20位。
廈門大學擁有碩士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46個,擁有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29個。擁有博士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7個,擁有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2個。還擁有博士科研流動站32個。
廈門大學擁有國家一級學科5個,擁有國家二級學科共14個。擁有國家特色學科19個,擁有6個世界“一流學科”。
廈門大學在2022年新一輪學科評估中,共有14個學科獲得A+等級,其中包括:管理學、經濟學、法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美術學、教育學、哲學、藝術學和社會學,等等。
廈門大學的學術氣息不僅限於校內,更延伸到閩南地區乃至全國。
作爲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廈門大學積極推動區域經濟社會的發展,爲福建自貿區、海西經濟區建設提供了強大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此外,廈門大學還具有廣泛的國際影響力。
學校與全球多所知名高校建立了合作關係,爲學生提供了豐富的海外交流機會。這裡每年都有大量的學生前往世界各地深造,爲國家培養了一批具有國際視野的優秀人才。
廈門大學——這個位於海濱之城的學術聖殿,是學子們實現夢想的理想之地。這裡將爲學子們提供一流的學術氛圍,豐富學子們的知識和經驗,幫助學子們走向成功。加入廈門大學,讓學子們一起書寫未來的輝煌篇章!
一、2024年廈門大學保研推免部分學院詳細情況
1、化學化工學院,共25人。
2、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共22人。
3、歷史與文化遺產學院,共16人。
4、數學科學學院,共18人。
5、生命科學學院,共22人。
6、哲學系,共4人。
7、信息學院,僅保研1人。
二、2024年廈門大學保研推免情況統計
2024年廈門大學共保研1408人,佔比97.10%。廈門大學馬來西亞分校42人,佔比2.90%。共1450人。
百分大捷!女篮12人全得分吊打蒙古,4大超巨发威,灭日韩很稳了
廈門大學2020年共招收本科學生5149人,這意味着2024年廈門大學保研率爲28.16%。
2021年,廈門大學保研人數爲1103人,當年畢業生人數是4504人,保研率是24.49%。而2022年保研推免人數是1192人,比2021年增加了89人,當年畢業生人數是5237人,保研率是22.76%。
2023年上升到1278人,比2022年增加了167人,當年本科畢業生人數是5046人,保研率是25.33%。2024年爲1450人,比2023年增加了172人,保研率達到了28.16%,再創新高。
從全國高校2024年保研人數和保研率的角度看,廈門大學的保研推免人數,與全國其他高校相比,都有一定程度的增加。
三、2024年報考廈門大學碩士研究生,如何精確複習備考
作爲一名準備在2024年報考廈門大學碩士研究生的學生,你需要做好充分地準備。以下是一些建議,幫助你更好地準備考研。
1、瞭解招生信息和考試大綱:在備考之初,你需要了解廈門大學碩士研究生的招生信息和考試大綱。可以查閱廈門大學的官方網站,或通過考研論壇等途徑,瞭解每年的招生簡章、招生專業目錄、考試科目、考試時間等相關信息。
2、注重基礎知識的學習:廈門大學的碩士研究生考試注重基礎知識的考查,因此,在備考過程中,一定要注重基礎知識的學習。特別是對於跨專業的學生來說,更需要在備考前加強對相關基礎知識的學習。
3、注重綜合素質的考察:廈門大學的碩士研究生考試不僅注重專業知識考察,還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考察,包括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等方面的考察。因此,在備考過程中,要注重自身綜合素質的提升。
4、合理安排時間:備考期間,要合理安排時間,做好學習計劃。可以根據每個科目的難易程度和重要程度,合理分配學習時間,確保每天都有足夠的時間來學習和複習。同時,要保持良好的作息習慣,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
5、參加模擬考試:可以參加一些模擬考試,瞭解自己的考試情況,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及時調整備考策略。同時,也可以參加一些考研輔導班,提高備考效率。
總之,想要在2024年報名廈門大學碩士研究生並順利通過考試,需要注重基礎知識的學習,注重綜合素質的考察,合理安排時間,參加模擬考試等。相信只要你認真備考,一定能夠成功上岸!
俄羅斯毒蜘蛛級護衛艦。(圖/ Russianarms)
俄羅斯雖然面臨持續的戰爭與國際封鎖,但是他們的軍事工業沒有停頓。俄羅斯國防部報告稱,兩艘毒蜘蛛級(Project 22800 Karakurt)護衛艦「熱熱夫號」(Rzhev)和「烏多姆利亞號」(Udomlya)在遠東阿穆爾造船廠(Amur Shipbuilding)下水。這2艘新艦屬於太平洋艦隊。
海軍識別(Navy Recognition)報導,俄羅斯國防部表示,這場下水儀式,代表着專爲太平洋艦隊建造的前兩艘22800型護衛艦的完工。
俄羅斯海軍造船部門總監伊利亞斯•希加波夫(Ilyas Shigapov)表示,下水之後還需要舾裝,之後要海上測試,一切都完成後纔會加入俄羅斯海軍作戰行列。
報導稱,這是阿穆爾造船廠首次進行此類造船工作,之後還有2艘姐妹艦要製作。
哈登感激本西蒙斯!火箭、76人、篮网酝酿四方交易!斯通捡漏成功
毒蜘蛛護衛艦的排水量約860噸,全長67公尺,寬度11公尺,吃水深度爲3.3公尺,屬於近岸型護衛艦。航速可達 30 節,可連續航行15天,乘員 50 至 70 名。
1月14日,新西蘭教育部宣佈將針對多達1000名在新西蘭攻讀學士及以上學位的國際學生提供入境豁免,允許其從2021年4月開始分階段回到新西蘭繼續完成學業。新西蘭教育國際推廣局對此表示歡迎,並稱這一決定彰顯了新西蘭對國際教育的承諾。
此次入境豁免是繼早前宣佈爲250名博士和碩士生提供入境豁免規定後的又一舉措。目前,該批國際學生正在覈實簽證以便重返新西蘭。
新西蘭教育部長克里斯·希普金斯(ChrisHipkins)表示,“和過去9個月一樣,嚴格的入境管控對於保護新西蘭人免受新冠疫情侵襲以及確保新西蘭公民及居民能夠重返家園,仍然至關重要。我們將繼續滿足嚴格管理隔離設施的需求並迎接更多國際學生入境新西蘭。”
日本向全球宣布,拒绝撤销在中国的禁航区,中国:大力发展核弹头
新西蘭教育國際推廣局首席執行官格蘭特·麥克弗森(GrantMcPherson)表示,國際教育具有廣泛的益處。在謹慎管控下允許小規模國際學生返新,是新西蘭政府推出的國際教育“恢復計劃”(Recovery Plan)的一部分。他表示,“國際學生爲我們的課堂和社區帶來了多元化視角,新西蘭從中受益匪淺。同時,新西蘭爲學生提供能夠適應未來世界的重要能力,以應對包括正在重塑人們生活的新冠肺炎疫情等在內的全球化和顛覆性趨勢所帶來的影響。”
國際學生豁免入境新西蘭,彰顯了新西蘭政府對支持國際教育和保障國際學生福祉堅定不懈的承諾。新西蘭教育國際推廣局作爲重要的爲國際學生服務的政府機構之一,將繼續與其他相關機構合作,以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儘可能使更多國際學生早日迴歸校園生活。
此次豁免類別允許入境的學生須現持有或曾持有2020年有效簽證,並曾在2019年或2020年在新西蘭攻讀學士學位及以上級別的學歷課程,但因新冠疫情被迫中斷其長期學習計劃。同時,國際學生須自行辦理相關簽證手續,包括申請新的學生簽證並出具每年2萬新西蘭元的資產證明。
符合該入境豁免適用範圍的新西蘭高等教育機構,包括新西蘭大學、理工學院、毛利大學和私立院校。同時,返回新西蘭的國際學生將嚴格遵守新西蘭政府管制下的隔離與檢疫措施,包括須在政府特別安排的設施進行14天自費自我隔離。
新西蘭各高等教育機構將完成學生身份確認與人選確定等事宜並優先選擇即將畢業的國際學生,學生無需自行申請入境豁免名額。符合條件的國際學生將從2021年4月起分批次返回新西蘭,第一批國際學生爲300名,剩餘學生將在管制隔離與檢疫措施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於2021年陸續返回新西蘭完成學業。
9月26日,據四川教育發佈消息,四川省教育廳印發《關於進一步做好學校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對進一步做好全省學校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提出“十個不得”要求。
1LDK JK 突然同居?紧贴!?初次H!!?1LDK+JK いきなり同居? 密着!? 初エッチ!!?
紅星新聞記者 李宇欣
編輯 李鈺儀
2024年中考政策迎來大調整,家長助考到底怎麼做?這四點很關鍵
近期,有很多家長私信萬民說讓談談2024年中考。2024年中考到底談什麼?很多政策上的東西,官方還沒有明確下文,過多地談,沒有多大意義。今天萬民說簡要介紹一下2024年合肥中考政策將有哪些新變化。重點談一下家長們如何應對和適應政策新變化,助力孩子考上一所好高中。
2024年合肥中考政策新變化,歸納起來有九大變化,其中六個必改項目,官方已經明確。有三項可能改,到底怎麼改,目前官方還沒有具體說法。
變化1:一中淝河校區、八中運河新城校區投入使用。2024年,“大一六八”變成三校六校區,招生規模將從2021年5730人、2023年6980人,擴大到2024年9000人左右。
變化2:取消合肥一中、六中、八中聯合招生。“大一六八”從2006年首次聯招搖號以來,終於走到盡頭。2024年各自單飛的“大一六八”六個校區,給了考生們更多的自主選擇機會。
變化3:取消普通高中“強基實驗班”招生。合肥高中強基班始於2020年,爲合肥一中首創。走過三年,歷經四次招生,得失成敗,說法不一。取消強基招生,還是爲了教育公平和規範。
變化4:省示範高中自主招生將進一步受限。自主招生計劃將大幅壓縮,招生名額原則上不得超過本校當年招生計劃的5%。
變化5:取消完全中學本校初中部直升生政策。
變化6:取消支援湖北醫務人員子女教育優待政策。
變化7:招生批次可能會迎來改革。
變化8:合肥一六八中學可能實行指標到校。
變化9:合肥高中“大小一六八”和“四七”舊格局可能被打破。
接下來重點說一下第二個問題,家長們如何助考,幫助孩子考個好成績,選個好高中。在中考還有261天之際,家長們做好以下四點尤爲重要。
01.多研究學校和志願,合適的纔是最好的
上面我們簡單介紹了合肥2024年中考政策的新變化,變化之大、力度空前,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預示着合肥2024年中考志願填報不再像往年那麼簡單。考了好分數,更要填好志願,給孩子找到一所合適的好高中就顯得尤爲重要。
家長們在給孩子選擇一所好高中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兩個方面:一方面,習慣性思維不能有。合肥市區的高中及其校區2023年有39所,2024年將超過40所。選擇高中,往年的錄取分數線是個重要參考,但不是全部。比如“大一六八”的統招線比“四七九十”高,但對某個考生個體來說說選擇“大一六八”絕對比“四七九十”好,也不盡然。
2023年高考,合肥七中的理科最高分672分(被複旦大學錄取),文科最高分627分,600分以上文理總人數超過百人,599分的還有近十人。合肥七中高二年級的鐘同學今年參加了高考,高考成績爲618分。這一百多個孩子到了七中實現了人生的新跨越。再比如合肥四中,今年的一本達線率近85%,本科率95%,這個數據比肩省內衆多縣域重點高中。
另一方面,不打無準備之仗。2024年中考,家長和考生們面對“大一六八”的擴軍和各自單飛,選擇餘地更大。2024年各校批次如何確定,官方還沒有明確,面臨的不確定因素也會更多。如果官方把所有的省示範高中放在一個批次招,四七很可能會打敗“大一六八”的某些新校區,“大一六八”和“四七”將會重新洗牌。面對“大小一六八”的七個校區,還有“四七九十”、民辦”三朵金花“(錦繡、皖智和壽春)等衆多優質高中,家長們要根據孩子成績,瞭解相對應的幾所高中,比如師資力量、硬件設施、學校教學管理、高考成績等等,心中要有一本賬。
有家長問關於每所學校的具體情況,不知道了解的途徑。建議家長們可以找一些老生家長聊一聊,他們最有發言權。也可以在網上搜索“合肥*中萬民說”,很多學校萬民說近幾年都有不同程度的介紹。還有中考志願的事項,因爲合肥市教育局關於明年的招生批次、“小一六八”會不會實行指標到校等事項還沒有明確,所以待政策下來後,再給家長們進行詳細解讀。
02.不要寄希望於借讀,這條路會越來越窄
2023年合肥市加強了普通高中新生學籍註冊審覈把關,並於中考成績公佈後10個工作日內將考生成績導入安徽省中小學生學籍管理系統。2023年合肥市普通高中學籍管理進一步加強,讓借讀和擇校都沒有空間。
2023年的幼升小、小升初擇校基本是零存在。高中借讀也成爲了歷史上最難的一年,公辦去公辦借讀基本上不可能。公辦去民辦借讀也是困難重重,公辦不敢放,怕舉報。孩子學籍一天落不了,來回折騰,家長們更是憂心忡忡,一怕把孩子心折騰散了,二怕出現新的變故。
沒有最難,只有更難,2024年高中借讀勢必更難!所以建議家長們就不要再盯着借讀這條路,成績不理想的孩子,想選擇一所好高中,提早規劃,可以換個賽道,去“四縣一市”或者省內其他地方報名中考,畢竟合肥市區的競爭省內第一,錄取分數線也高。我們來看看肥東、肥西比較好的幾所高中,比如肥東聖泉中學錄取分數線是657分,肥東一中的統招線是646分,肥西實驗錄取線641分,銘傳高中錄取線627分,肥西中學統招線624分,肥東尚真中學的錄取分數線是613分。640分以下在合肥市區40%的初中你是上不了稱心如意的高中,但在其他地方挑選的餘地還真的比較大,既可以走指標線,也可以走錄取線。
03.家長不放棄不拋棄,孩子才能創造奇蹟
上週,一位初三學生家長打電話給萬民說,說孩子成績不行,問合肥哪有好的職業高中。當時,我狠狠的批了一頓這個家長,還有9個月,一切變化都有可能,然而我們這位家長卻過早的給孩子定性,放棄了孩子。舉兩個真實的案例:
案例1:沒希望讀高中,到壓線進小廟,再到高考被南京審計大學錄取。2019年小孫在五十中某校區讀初三。4月初一天下午,小孫的爸爸老孫被班主任請到了辦公室。班主任語重心長地跟老孫說:“離中考只有兩個月的時間,你家小孫再不好好抓一抓,上普通高中都沒戲。”班主任的話,猶如五雷轟頂,老孫不知道最後怎麼離開了學校。晚上回家後,小孫已經做好捱罵捱揍的準備了。讓小孫沒有想到的是,沒有等來狂風暴雨,迎來的卻是老孫的和風細雨。
時隔三年,小孫只記得老孫這樣一句話:“兒子,別灰心,再大的困難,爸爸和你一起應對,我們一定能考上普通高中。”從那時候起,每天早上爲兒子做飯,早中晚的接送,回家後檢查小孫的作業,都成了老孫的必修課。中考結束前的兩個多月,老孫推掉了一切應酬,全心全意地陪着兒子一起衝刺。
中考成績出來了,625分!當年的中考總分820分,合肥“大一六八”聯招分757分,“小一六八”錄取分731分。小孫同學考了625分,壓線進了小廟中學。三年後,2022年小孫高考成績578分,在全省28.8萬理科考生中處於20528名,被南京審計大學錄取。
案例2:二模到中考漲了111分,奇蹟來自父親23天的奮力託舉!2023年5月上旬,迎來了中考二模考試。加上體育和實驗,小王只得了513分,按照2022年的587分的普高線來推算,小王差了有74分。
王嫂給王先生打了電話,“你再不回來,你兒子徹底就沒高中可讀了。”5月21日晚,在外地工作的王先生趕到了合肥,此時距離中考只有23 天了。
北京仲裁委员会秘书长姜丽丽:第三方资助需要更多地体现资助部分
週一到週五,小王晚上九點從學校回家,王先生的夜宵都準備好了。每天不重樣,想着法子變着花樣地帶給兒子驚喜。待兒子吃完飯後,小王忙着背政史,王先生忙着檢查小H在學校寫的數理化作業,查找的薄弱點,並將錯題打印出來。待小王背完政史後,王先生又檢查他的背記情況。接着又將數理化錯題給小王逐一進行講解。講解完後,又要求他做一遍,再批改。直到這些操作完後,已經晚上十二點鐘左右。到了第二天早上五點,王先生又叫醒小王,督促他背英語和語文各五十分鐘的背記,並各利用十分鐘做好檢查和講解。週一到週五周而復始。至於週末,王先生除了睡覺、吃飯和上廁所,還有每天帶小王半小時的體育活動時間,其他的時間都是陪着小王背書、刷題。
這23天,王先生整整廋了12斤,小王也瘦了13斤。父子倆的共同拼搏,收穫了豐碩的成果,小王中考考了624分,相對二模整整提了111分。
現在距離2024年中考還有261天,一切奇蹟都會誕生!父母的一個正確決策,父母的不拋棄,不放棄,會影響孩子的一生!越是到孩子中考的最後關頭,家長們越是要心懷希望,越是要同孩子一起面對困難和暫時的落後。
04.政史遠遠大於理化,不要迷信所謂寶典
“安徽中考,尤其是合肥中考,得政史者得天下”,這句話應該是萬民說最早喊出來的。這幾年,我一直反覆呼籲中考生及中考生家長們對政史的關注和重視。今年又再次提出,是因爲每年都因爲有不少考生,因爲看輕忽視了政史在中考中的重要性,導致失分過多,與理想高中失之交臂。萬民說見過有的平時成績不錯的男孩子,因爲政史丟了三十多分,明明可以走“大一六八”的,最後卻“四七九十”,甚至五中也走不了。
合肥中考在分數設置上,總分750分,體育60分和實驗10分,這兩項基本扣分很少,除去這兩項,文化課總共680分。理化總共110分(物理70分,化學40分),政史150分(道德與法治80分,歷史70分),政史總分比理化要高40分,佔到了文化課總分的22.06%,這個重要性不言而喻。政史過高、理化偏低的這種設置到底合理不合理,這不是我們今天討論的話題。
通過這兩年的中考來看,很多考生和家長一直存在錯誤認識:有的考生平時不願意在政史上多花功夫,教材不熟悉,該背的知識點不背記。有的家長迷信於衝刺班。政史衝刺班不是靈丹妙藥,不能包治百病,最多隻能是錦上添花,絕對達不到化腐朽爲神奇的功效,盡信政史衝刺班則不如無衝刺班。一些考前所謂的衝刺班,可能更多的只是教會孩子答題的一些基本套路。
這幾年,安徽政史中考試卷出得水平非常高,既然是開卷,就不會讓學生輕易找到答案,否則就是對出題人的諷刺。當然,他們也絕對不會故弄玄虛,脫離課本,每一個題目都是精心打磨。
對課本不熟悉,要點不背記,不會歸納總結的考生來說,看似開卷其實是難於閉卷。家長們一定要切記,政史要想考得好,一定要督促孩子迴歸統編教材,一個考點一個考點地過關,課本要熟悉,該背記的觀點還需要背。不論中考的考試內容和題型如何變,基礎知識是始終如一、唯一不變的。另外要關注熱點,聯繫現實,學以致用。
崩坏星穹铁道:穹哔论type-c符玄,人不人权不知道,充电指定行!
歡迎關注萬民說,每年服務近萬中考生的萬民說,爲您的孩子考取理想高中助力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