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賣水人」到「運動員」,地平線直面高階智駕之戰|隱形巨頭
圣骑士的传说 小说
文 | 李安琪
編輯 | 李勤
水湳经贸区设空桥 中市府:已规画
“地平線就是國產車載AI芯片老大,你不用,很多車企訂單就拿不到。”
這是智能駕駛行業的一個共識。國產芯片公司地平線將自己定位成二級供應商,不直接向車企賣芯片,但憑藉自身的稀缺性,依然主導了智駕公司們的訂單分配。
學者:侯柯差距 未來還會再拉開
有行業人士透露,國產芯片公司大都在拓展階段,合作門檻不高,而地平線已經針對高階芯片,推出“合作入門開發費(包含開發版芯片和技術支持)”,最高收千萬元。
父母贈與房產 稅事有眉角
據36氪PowerOn瞭解,地平線目前估值高達80億美元,是國內智能駕駛行業估值最高的公司之一,其在2021年近半年內完成C1-C7輪融資,斬獲15億美元,令同行感嘆,“幾乎把半導體創業能拿的錢都拿了。”
地平線還建立了自己的生態合作體系。經初步統計,從2019年至2022年末,地平線先後投資了7家智能駕駛技術方案公司,將自己定位成車企的二級供應商,提供芯片和基礎算法,與生態公司合力攻入比亞迪、長安、吉利等車企,佔領泊車、行車等低階智駕市場。
新北税捐处编178万买电动车 民代嫌贵
智能電動車浪潮席捲行業,僅從字面拆解,就能看出“雙芯”——電芯和AI芯片在產業鏈上的支配地位,前者催生了萬億電池巨頭寧德時代,而後者,如果要映射一個相似的角色,顯然是地平線。
當然,不同的是,市場上缺電池,寧德時代得以乘風而起,但並不缺乏汽車AI芯片,英偉達、高通、英特爾旗下的Mobileye等都有拳頭產品。地平線之所以快速崛起,則是連續卡住了供應鏈安全、性價比和技術能力等多個點位。
洋葱快评
就供應鏈安全而言,車企能選擇的國產汽車AI芯片公司寥寥。據地平線公佈的數據,今年預計出貨超300萬片。這比起成熟公司Mobileye的千萬量級仍有差距,但在國產當中已經獨樹一幟,與地平線並列的黑芝麻公司,去年出貨量僅2.5萬片。
除了國產屬性,地平線的性價比同樣突出。一家調研機構向36氪PowerOn透露,地平線征程3芯片的算力是同級別產品Mobileye EyeQ4的兩倍,但其報價在40美元左右,EyeQ4則爲50美元。
竹市首届幼儿运动会 周末登场萌翻天
此外,地平線將軟硬件能力解耦,比Mobileye的捆綁售賣模式更開放,而比起英偉達只賣芯片和工具鏈,地平線又擁有成熟的感知算法,可以支持能力不足的車企。據官方信息,該公司已經與超過25家車企達成量產合作,覆蓋了比亞迪、理想汽車、長安汽車等。
地平線獨特的業務模式,在業內被推崇和效仿。PowerOn獲悉,特斯拉前Autopilot負責人、芯片行業傳奇人物Jim Keller在私下交流中曾對地平線的模式表達過讚賞。另有行業人士透露,萬億美元市值的英偉達也會定期追蹤地平線的動態,針對性調整產品方向。
然而越走向舞臺中央,競逐越激烈。今年開始,車企的高階智能駕駛功能快速突進城區,地平線難掩吃力,其上市兩年的旗艦芯片征程5(J5),目前僅在理想汽車量產交付。而後者曾表示,採用地平線產品的車型難以支持城區智駕功能。
但行業已經掀起智能駕駛的開城大戰,英偉達的Orin系列芯片成爲硬通貨。地平線身居幕後,依靠智駕公司攻城奪寨的生態戰略開始疲軟,它急需新一代芯片征程6的交付、補齊產品線,也更需要走上隊列之前,直接參與智能駕駛賽場的較量。
传兆丰金下月加入先行者联盟
官梯(完整版)
崛起:用對手的方式,擊敗對手
自動駕駛龍頭公司Mobileye不會想到,在中國市場,擊退它的會是一家和自己採用相似模式的公司。
Mobileye成立20餘年,從2008年就開始出售視覺感知算法與EyeQ系列芯片,到2015年其芯片出貨量突破1000萬片。Mobileye將其視覺感知算法與芯片一起打包賣給車企,並採用了黑盒模式交付。
這不是傳統的芯片業務模式,比如英偉達等往往聚焦芯片硬件以及工具鏈。但對於車企而言,自動駕駛的感知、決策規劃等環節,幾乎都是全新技術。尤其是感知算法,需要投入大量資源培養算法團隊和訓練算法。
宜人金科下跌2.25%,报3.04美元/股
早期車企還不知道AI算法爲何物的時候,Mobileye的打包模式,提供了成熟的智能駕駛方案。特斯拉、國內的理想、蔚來等明星車企都曾經是其客戶。黑盒模式快捷成熟,但其封閉性天然與車企追求的快速迭代存在矛盾。
有蔚來員工告訴PowerOn,曾經智駕軟件的一個感知問題從反饋給Mobileye到問題解決,幾乎用了一整年時間。擺脫Mobileye是註定的。理想2020款ONE就預埋了一顆攝像頭,用來收集數據,做好了替代Mobileye的準備。
地平線就是在這個背景下切入汽車市場。
拍投降解放军影片 10军官遭求重刑
2015年,百度深度學習研究院副院長餘凱創立地平線,當時市面上最火的公司是”AI四小龍”。地平線早期的創業定位也是AI方案公司,於2017年推出了旭日、征程兩個系列芯片,分別針對AIOT(物聯網)與汽車兩大行業。
地平線一度對AIOT業務寄予厚望。有早期員工透露,2019年初公司定下的目標是,AIOT業務兩年賣出1000萬片芯片,營收1-2億元。人員也在一年之間增加了近4倍。
但2019年下半年,地平線AIOT業務就開啓了裁員模式,涉及數百名員工。“因爲到年中AIOT一個產品才做了500萬營收,跟目標差得太多了。”
迷霧中探索之際,軟件算法出身的餘凱,敏銳地嗅到了Mobileye軟硬件一體模式的潛力。2019年地平線聚焦汽車芯片業務,發佈了首款車規級AI芯片征程2(Journey 2,簡稱J2),併爲車企提供基礎的智能駕駛感知算法。
有內部人士告訴PowerOn,內部規劃芯片時,產品基本對標Mobileye,“J2的使命是幹掉EyeQ 3和國際傳統Tier1,J3的使命是幹掉EyeQ 4,J5對標的就是EyeQ 5。”
但與Mobieye不同的是,地平線穩穩抓住了車企的開放需求——給車企提供了更豐富開放的工具鏈與軟件服務,甚至是白盒算法代碼。
這也是地平線跑贏同行的關鍵。黑芝麻智能一度是地平線的重要對手,甚至黑芝麻智能自動駕駛芯片A1000的發佈節點比地平線J5更早。有理想汽車人士告訴36氪,從芯片性能層面來看,黑芝麻智能比地平線有優勢,比如ISP(圖像信號處理器)性能比地平線好,但地平線勝在工具鏈更好用,以及軟件算法層面爲車企提供了方便。
但全力轉向汽車業務,依然是個冒險的決策。對於芯片,車企普遍不會輕易給新公司機會,不管是行業先行者特斯拉,還是它的中國新造車學徒以及老牌車企,都更願意用英偉達、TI等成熟公司的產品。
2019年中到2020年中,是地平線成立以來最爲艱難的一段時間。2019年2月地平線拿到B輪融資,6億美元,但芯片研發在快速消耗資金。“J2剛剛流片回來,J3、J5都還在研發過程中。如果沒有新的投資,公司說也就還能撐3年。”
正如寧德時代拿到寶馬的800頁技術文檔,完成量產歷練後,一夜崛起,地平線的“寶馬”正是理想汽車。
2020年末,爲追上行業的高速領航駕駛功能節奏,理想緊急啓動了高速NOA自研。有理想人士透露,當時理想的智能駕駛能力並不強,而評估下來,從資源支持力度來看,只有地平線可以做到。後者不光給理想提供了芯片與白盒代碼,甚至“工程師一半時間在理想駐場開發,一半時間在給理想的人上課。”
地平線芯片的量產工程能力借理想汽車得到背書,“項目紛至沓來”。但實際上,車企不光需要地平線的芯片,更需要地平線的感知算法。一位汽車芯片同行的銷售向PowerOn抱怨,車企都說想要掌握主動權,實際上大多沒有算法能力,“現在去投標,車企都會問你們的算法和地平線一樣成熟嗎?沒有就不用。”
有智駕技術高管向PowerOn直言,對於汽車感知算法而言,一個像素的識別差距對應到實際環境,就是50釐米誤差,“目前地平線的感知算法確實更爲成熟”。
芯片+感知算法,這似乎是“翻版Mobileye”的故事。而有地平線員工認爲兩者存有不同,例如地平線的芯片和算法並不綁定,其可以白盒向車企提供算法代碼,支持車企的後期迭代。
银弹蓄势待发 美股债续涨可期
有了成熟的芯片和算法,餘凱又爲地平線設計了另一個放大業務版圖的槓桿——生態。
侯问萧美琴是不是务实台独工作者
生態型芯片公司,願景與搖擺
月配息债券ETF 吸金力破表
芯片公司的壁壘不僅僅在於硬件本身,更在於芯片使用的羣體規模。最顯著的案例是,英偉達爲GPU設計的通用並行計算架構CUDA,因使用人羣數量龐大,也形成了英偉達的生態壁壘。
地平線餘凱也曾公開表示,科技公司必須時刻在技術上保持領先,一旦落後就有可能被時代的大浪掀翻,能對企業能起到護城河作用的,是生態。
台股中长线 锁定主流类股
因此,2022年地平線最重要的事就是廣交朋友,擴展生態。有內部員工表示,當時地平線對整個行業上下游都做了業務調研,列出了潛在合作伙伴名單至少200家。
更現實的原因是,地平線一度想當純粹的芯片方案供應商。“當時向理想項目撲了300多人,導致項目成本非常高,老闆想盡量避免這種定製化,所以想退回Tier 2,只提供芯片和感知方案,讓軟件公司與Tier 1去打單。”一位地平線人士說道。
而不信任,幾乎是智駕軟件公司面對地平線伸出橄欖枝時的一致反應。“因爲地平線首個量產項目就提供了芯片+感知算法,做了算法公司的內容,大家會下意識把它當對手。”
直到地平線給出實際投資動作,才與智駕算法公司建立信任。從2021年開始,地平線投資了覺非科技、輕舟智航、鑑智機器人、映馳科技、領駿科技、名商科技等算法公司。此外,地平線還與中科創達、 均聯智行、 科博達、大陸等域控制器公司達成戰略合作。
經濟日報社論/OpenAI風波啟示錄
生態雛形得以形成。據內部人士表示,在地平線的設想是,對內部研發引導作用比較強的項目地平線會做,用來打標杆,其他項目就推薦生態公司去做。
而手握150多款車型定點合作後,地平線強勢的行業地位也逐漸顯露出來。“地平線幾乎成了軟件公司進入車企行業的入口,國產芯片裡地平線就是老大,你不做它,國產的項目你都沒有機會進去。”有地平線生態公司人士向PowerOn如此說道。
該行業人士表示,如果向地平線繳納一些技術支持費,地平線談項目合作時會優先推薦這些軟件公司。“費用可能要數百上千萬。”
江淮汽车(600418.SH):公司未收到华为共同投资邀请
地平線無疑成爲行業中具有話語權的芯片公司之一。有行業人士直言理解地平線的強硬,在國內擊敗Mobileye、從英偉達口中搶食之際,“如果我是地平線也會這麼做,這個市場真的來之不易。”
但對於部分智駕軟件公司而言,在承接地平線訂單資源的同時,也面臨價值模糊的風險。
中山大学助日月光3成废水回用
據PowerOn瞭解,地平線原本“退回Tier 2、只做芯片平臺方”的戰略變得模糊。
有算法公司人士告訴PowerOn,此前在J2、J3針對的低階輔助駕駛領域,地平線會提供芯片及感知算法白盒(即開放源代碼),部分生態軟件公司可以在此基礎上,做下游規控算法,雙方聯合拿項目。“相當於芯片、感知算法、中間件都用地平線的產品,我們只做下游的規控環節。”
但今年以來地平線有了變化。該智駕公司人士表示,地平線曾給公司介紹了量產項目,但半年後忽然反悔,跳出來報價競標,並且最終拿到了項目。“相當於地平線把芯片、感知、規控等全棧都做了,這麼一搞,我們的價值都沒有了。”
另外一家智駕公司員工也表示,能感受到地平線內部芯片與軟件算法團隊的步伐不一致,“至少在銷售層面賽跑,芯片部門想來跟我們合作繼續打生態,而軟件算法部門又試圖跟Momenta這些公司較勁,積極拿訂單。”
少儿不宜
但這也是行業高度競爭下地平線的無奈。同樣有智駕行業人士表示,低階智駕領域,大部分公司沒有完整的算法能力,地平線是他們很好的後盾,但是高速領航、城區領航這樣的高階智駕市場裡,都是具有成熟算法能力的公司,例如大疆、華爲、Momenta等,而地平線合作的生態公司,“已經很難拿到高階的訂單。”
高階智駕的激烈角逐下,老對手Mobileye已經跳出原有的“芯片+感知算法”角色,爲極氪汽車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智能駕駛方案,甚至連“域控硬件都做完交給車企”。
依賴生態,偏安一隅已經難以持續,地平線勢必面臨這樣的選擇:是不是要向前一步,主導智駕方案的落地節奏。
守城:補課與降價
金属中心 秀18项技术成果
今年以來,華爲、小鵬、理想、蔚來等紛紛爭搶城市NOA(即城市領航輔助駕駛)的技術高點,但地平線的聲量並不大。
从「卖水人」到「运动员」,地平线直面高阶智驾之战|隐形巨头
很重要的原因是,面向高階智能駕駛的地平線J5,是一款略有爭議的產品。
跟英偉達通用型GPU芯片Orin不同,征程5是ASIC專用芯片。前者算力爲254 TOPS,J5的算力爲128 TOPS。雖然算力有差距,但地平線強調的是有效算力,配合特定算法也能實現智能駕駛。
但有不少業內人士向PowerOn表示:“征程5的CPU能力偏弱,完全帶不動一些高階智駕的規控算法。”
事實上,CPU能力不足,是目前地平線征程系列芯片的通病。不過因爲J2、J3是面向低階輔助駕駛,涉及規控算法不算複雜;但在高階智駕領域,CPU不足的問題被進一步放大。
有行業人士解釋,地平線做芯片規劃的時候,認爲深度學習會統治一切,大部分算法可以用NPU(AI處理器,地平線內部稱BPU)來解決,CPU沒有那麼重要。但後來發現感知環節基本把NPU算力吃掉了,而規劃、定位環節沒有AI算力可用。
所以行業做法是,在J5基礎上搭配一個MCU實現高速NOA功能。例如理想AD Pro智駕車型就用地平線J5做感知,下游規劃控制環節用英飛凌或者芯馳科技芯片。
現有芯片能力有限,導致了地平線在城市NOA(即城市領航輔助駕駛)缺位。目前理想、小鵬、蔚來等城市NOA功能開發都是基於英偉達Orin芯片,而比亞迪、上汽智己等交付的高階智駕功能,同樣使用英偉達的產品。
而行業對地平線這顆國產芯片新星,一致的期待是“車企和Tier 1都在等征程6”。
11月18日,地平線在廣州車展期間宣佈,征程6(J6)芯片預計明年發佈,同年底交付量產。據地平線介紹,征程6是一個家族系列產品,能夠覆蓋低階到高階的智能駕駛需求。其中,征程6旗艦專門針對城區高階智能駕駛場景,算力高達560 TOPS,並且支持BEV、Transformer等行業模型。
信纮科业务转型 明年续看好
有行業人士表示,J6主要分爲E\M\P三階版本,算力從幾十到幾百TOPS不等。
信用卡被扣年费满足条件有望补救
征程6的一個核心使命是幫助地平線補齊高階智駕版圖。這也意味着,地平線和Mobileye等其他技術公司一樣,需要走出原先的角色定位,自身掌控智能系統的全鏈條能力。
美疯网购!航空运费周周涨 美国线近满舱
以地平線J5芯片爲例,CPU能力短缺是事實,但Mobileye的EyeQ5H擁有同樣問題,後者之所以能在車企落地城區高階智駕,正是因爲Mobleye自身走到臺前,主導了硬件資源協同。地平線難以例外。
芯片龍頭英偉達也不會放過這樣的市場空隙。今年8月,原小鵬汽車自動駕駛靈魂人物吳新宙被招募至英偉達麾下,其任務正是確保戴姆勒奔馳和捷豹路虎兩個智能駕駛項目的順利量產。
而有行業人士透露,這兩個項目基於“同一芯片和配置上,方案上本質類似”,不難判定,英偉達在自動駕駛業務上的策略,並不甘於只做芯片甚至技術方案的“樣板間”,而是瞄向了大規模量產。PowerOn獲悉,英偉達的城區高階智能駕駛項目將把重心放在中國區,而明年團隊會新增上百人的名額。
地平線沒有懈怠,也在補課高階智能駕駛方案。
有知情人士告訴PowerOn,地平線從2021年就開始做城市道路輔助駕駛的預研,2022年投入400 多人。在今年初,地平線又招來了前華爲高管、自動駕駛界風雲人物蘇箐,主導高階智能駕駛項目。
此外,地平線也需要應對當下激烈的價格戰。英偉達推出了更便宜的芯片Orin N版本,大疆車載甚至向德州儀器訂購了500萬套芯片,都在衝刺低成本的高價智能駕駛產品。
據PowerOn瞭解,地平線也計劃推出一個J5 E版本,其中E意爲“economy,經濟的”,該版本算力大約只有J5一半,“售價也將比J5便宜50美元左右。”
芯片製造業本身古老而陳舊,這也是今天的芯片明星公司們難以複製寧德時代的鴻溝,因爲難以重構一套從材料體系到製造的精密工藝,也就註定在趁勢崛起後,很快捲入同質競爭。而佔領了先發優勢的地平線,已經沒有空間錯失這場高階智駕之戰。